有個職業人問,我們公司想搞供應鏈管理,可否分享一些大型知名公司,比如Dell的供應鏈架構等相關資料,作為對標?這是個幾十億、百億規模的企業。我的答復是先不要急著對標;先弄清楚要解決什么問題。是成本做不低呢,還是速度做不快?兩種問題,即使在同一個公司,解決方案也會大不相同。
當成本問題嚴峻時,比如經濟增速放緩,行業飽和,產品成為大眾商品,企業一般會走集中的路,比如集中采購、集中倉儲配送、集中計劃等,以獲取規模效益,但會以犧牲靈活性和速度為代價。當速度問題更重要時,比如行業高速發展,企業高速增長,新產品需要盡快導入時,企業一般會走分散的路,以獲取靈活性,但會以犧牲成本和控制為代價。
因為企業的首要問題會改變,所以整個供應鏈架構也會隨之改變,包括組織、流程和系統。就拿戴爾來說,二十年前的計算機行業處于新興階段,響應速度第一,戴爾采用直銷模式來應對,但犧牲規模效益,單位生產和配送成本更高;今天的計算機是個成熟行業,成本壓力更大,直銷模式下的高成本成了大問題,戴爾也就麻煩不斷,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市值一直縮水,先是從標普500中被剔除,因為市值太小而不再具備代表性;后來純粹下市,這樣就消除了華爾街投資人的壓力,以聚焦整條供應鏈的組織、流程、系統改進,集中應對市場壓力。
戴爾其實是眾多企業的縮影。比如在一個千億級的家電制造商,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成本壓力大增,供應鏈走的是集中的路,總部的采購與供應鏈有很大的決策權;這幾年為了持續增長,進入更多的差異化市場,速度和靈活性成為更高的訴求,就走分散化的路,各事業部、分公司的采購與供應鏈權限大增,而總部則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統一的系統、流程和政策制定上。
那么,對這個企業來說,你究竟是想對標20年前的戴爾呢,還是今天的戴爾?因為雖然名字相同,但今天私有化后的戴爾跟以前作為上市企業的戴爾,以及二十多年前新興的戴爾相比大不相同,整個供應鏈的組織、流程和系統也有了相當的不同。這并不是說戴爾在哪個時段的供應鏈更好;這得回到產品策略和供應鏈策略的匹配上來。二十多年前,計算機是創新性產品,速度比成本更重要(不是說成本不重要),快速響應的直銷供應鏈是解決方案。當年的戴爾如日中天,跟今天的蘋果有的一拼,就得益于產品與供應鏈戰略的完美匹配。如今,計算機成為功能性產品,需要高效的經濟型供應鏈來匹配,這就注定戴爾的直銷供應鏈挑戰重重,也直接反映在企業的績效上,造成了今天戴爾的困境。
所以,如果你的問題是速度不夠快,或許對標戴爾的直銷供應鏈會有幫助;如果是成本不夠低的話,那么,戴爾的供應鏈模式或許幫不了多少忙,因為戴爾也是自身難保,在他們的供應鏈上補丁接補丁,在大廈將傾的風雨飄搖中煎熬。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先不要急著對標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1942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