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是貫徹落實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帶動企業各項創新工作,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目從中國信息產業部等國家部委聯合成立全國企業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共同發配企業信息化工程。以來,全田企業信息化建設蓬勃發展。企業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基礎組成部分,取得的成果和進展怎樣甲企業如何保證自己信息化工程建設是“有效益的”信息化?要回答這些問題,都要求對企業信息化做出科學、客觀的評沽。
企業信息化評估的內容
根據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的觀點,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過程,即信息技術從業務應用向業務核心滲透的過程,是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轉變過程;是基礎設施重建、技術應用、結構調整、資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創新向信息化轉變的過程;是提高經濟主體活力、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最終在國民經濟中實現人的現代化轉變的過程。那么企業信息化評沽就是對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信息資源、人力資本、技術應用、交易成本、資源耗費、競爭能力及創新能力、協同效應等方面進行全面測皿和度里,找出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績效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建立評估指標體系,以確定企業信息化的水平及其效益狀況。企業告息化,既要體現水平又要體現效益和效率;既要體現直接效益更要體現發展潛力和價值。
企業信息化評沽指標不僅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尺度;不僅可以指導企業準確認識信息化的內涵,明確信息化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導企業正確制定信息化戰略,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實施。企業信恩化評佑不僅對提高企業的整體景質、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潛強企業的田際競爭力,而且對推動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使企業信息化少走琶路,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其息義不言而喻。
企業信息化評估的內容
企業信息化評沽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企業信息化水平和企業信息化效益。
1.對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估
對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估主要企業信息化的階段和基本指標的側度來進行,主要以代表性的物化形態指標進行信息化測度,主要包括,從信息擴散的基礎設施條件方面,從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從人力資本方面以及企業IT投資占固定投資的比重,等等。這方面的工作以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提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為代表,指標體系的構成以及計脾方法已基本成熟,共包括戰略地位、基礎建設、應用狀況、人力資源、安全、效益指數6項一級指標和21項二級指標。這一指標體系既適用于社會統計調查和政府監測,又可以用于企業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狀況,進行初步的摘向行為對比分析。通過評估,企業可以具體掌握自身的信息化水
平,為鄉后的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制定提供依據。
2.對企業信息化效益的評估
則企業信息化效益的評估有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效益的評沽,二是間接效益的評估。
(1) 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就是信息化本身給企業所帶來的直觀可見的貨幣價值效益,比如: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資金周轉加快,收入增加等。企業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主要建立在外部性和邊際成本遞減的理論基礎之上,因此主要觀察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是觀察成本,二是觀察效率,由企業信息化前后產生的基本效益即成本減少與時間的縮短,從而可以評佑出企業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伴隨著效益產生,資金時間價值是企業信息化帶來的潛在價值。成本減少,使可用現金流增加,占用資金減少;效率提高使占用資金周轉周朝縮短,資金可重復應用頻率就能增加資金占用的提前期也將產生新的時間價值。
(2) 間接效益。間接效益是指在企業信息化改造完成以后,使企業在財務報表記錄的貨幣資本以外獲得了其他非財務資產,一個就是社會資本。它包括基于網絡的關系和信任,具中關系又包括企業內部關系、企業間關系、企業與客戶關系等;再就是創新資本,絨者說是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還表現為組織結構間的協同效應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企業通過實施信息化工程,在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同時,企業的社會效應也得到增強,不僅企業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企業對社會的價值不斷增加,這些都從長遠上為企業帶來不可沽量的價值效益。這些相對于企業的直接效益而言都是無形的。也可以稱之為無形效益。對企業信息化無形效益的評估,重一點是對企業財務報表以外的隱性資產進行評沽.所以可以采用非財務的無形資產評估的一些方法。
企業信息化評估的難點分析
由于對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沽指標已經相對成熟,企業信息化評估中的難點就主要集中在對企業信息化效益的評估上,尤其是對間接〔無形)效益的準確評沽成為最大難點。
對直接效益的評估可以分別從成本下降和時間縮短兩個方面著手。有人提出了圍繞“三流兩周期’(即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產品生命周期、資產生命周期)分別核算出由企業信息化前后產生的成本減少、收入增加與時間的縮短、效率的提高,然后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就可以評估出企業信息化的直接效益。
但是對間接(無形)效益的評估就不能做到準確量化。比如,對社會本的測度目前主要是世界銀行采用了一些在經$Q性研究中實際使用過的指標,依據外延由窄到寬的幾種社會資本定義,主要分為測度橫向社會資本、測度縱向社會資本、考察社會一體化和社會分裂對經濟成果的影響以及將正式制度當作社會資本加以評價四類。從微觀上測度企業社會資本,并將它與效益結合起來,國內學者中邊燕杰、丘海雄提出了一個適用中國企業的社會資本指標體系,分別從企業的縱向聯系、摘向聯系和社會聯系三
方面評價企業社會資本。他們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對企業社會資本存量
的測度上。
此外,與關系和信任(社會資本的范疇)有關的另外一些指標,如營銷對象、營銷項目、營銷網絡分布和價格優勢狀態等信息在內部是否公開透明及誘明程度,是否與企業供應商實時共享本企業產品的質量報告、顧客反饋,是否與相關業務伙伴實時共享過程質且控制,是否與相關業務伙伴實時交流產品種類和數墾的變化,甚至企業員工受處A情況等等,都可以作為企業信息化間接(無形)效益的評沽指標。
對創新能力的測評主要包括晌應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指標。根據國家信息測評中心提出的效能指標,可以分別從適宜度和靈敏度兩個方面來衡量企業信息化的效果和能力。其中適宜度指標主要反映企業信息化的效果“合適”還是“不合適”。靈敏度指標包括了企業對響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估。但由于效能指標在計算上主要采用通過考察企業的實際倩況與標桿值的相似度來做出判斷.因此標桿值的選取和確定就成為評沽的關鍵,而企業標桿值的確定是有明顯難度的。即使通過建立標桿值數據庫,并目不斷進行修改,想要以此作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企業信息化的參照標準,所得出的結論難以令人信服,因為標桿值庫中所謂代表企業的選取本身還需要涌過評估采確定。
對協同效應的測評,可以采用組織中人際關系協同、價值鏈管理、協同商務以及虛擬企業、企業聯盟之間的協同等指標;對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測評,主要采用企業競爭能力、企業學習能力、人力資本的學習倍訓等指標。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拓步ERP資訊:對企業信息化評估的再認識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4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