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徐工集團、徐州徐工信息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工程機械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現場會。
2014年6月12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徐工集團、徐州徐工信息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工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工程機械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現場會在江蘇徐州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召開是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的通知》精神,推行“智能制造工程”,實施“中國制造2025”。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副秘書長王金星、協會辦公室主任嚴建國、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周賢彪,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產業信息化處處長王建偉,江蘇省經信委,徐工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鎖云等領導及來自三一集團、中聯重科、柳工、山東臨工、山推、國機重工、成工、撫順永茂、鐵建重工、安叉、杭叉、中鐵工程、天工院等行業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及行業媒體共100余名代表參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主持會議。
會議首先由徐工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鎖云致歡迎辭,他指出,徐工集團從1989年成立至今,通過不斷堅持變革調整、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營業收入已經突破千億元,今年將迎來徐工集團的25周年慶。未來,徐工集團將始終堅定不移地圍繞“三個更加注重”經營思想和“千億元、世界級、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向全球行業前3強的目標全力發起沖擊。
在徐工集團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兩化融合已成為徐工信息化建設的落腳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此,特別感謝工信部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徐工集團發展建設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徐工集團作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致力于兩化深度融合,潛心研究和發展工程機械智能制造上有很多的實踐經驗和做法。徐工集團王民董事長高度重視發揮“兩化融合”對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導企業信息化建設,各級領導也形成了對兩化融合意義的高度共識。
根據工信部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的問卷評估,徐工集團的兩化融合目前處于創新突破階段,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智能制造技術體系初步形成,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經到來。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已經成為工程機械發展的方向。但包括徐工在內的很多工程機械企業,雖然起步很早,但由于基礎薄弱和產品種類較多,離全產業鏈實現純粹的智能化制造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希望通過本次大會的召開,促進行業內關于兩化深度融合的交流與合作,正如這次會議“中國夢、智造路”的主題一樣,通過全行業優秀企業的努力,來實現工程機械行業的強國夢!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他指出:由于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出現了連續長時間的滑坡,各企業都感到了市場的壓力,許多企業分別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予以應對,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在這里再提兩點建議:一是要提振行業信心,要認識到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大國的經濟基礎。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參觀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并就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做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是裝備制造業大國,但同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實現中國夢,裝備制造業這個基礎必須打牢。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是技術創新,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還是技術創新,不掌握科技創新最靈魂、最根本的東西,就掌握不了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命運。事實上,美國、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近年來更是在加強本國的制造業競爭力。2010年11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美國制造業促進法案》。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2012年2月正式發布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
日本政府1999年起草了《振興制造業基礎技術基本法》,這一法規認為,“制造”(指產品的設計、制造)是支持日本的基礎。日本經濟產業省2000年制定了“國家產業技術戰略”,為生物、信息通信、機械、化學、能源、材料、環境保護、航空航天等13個產業部門確定了發展目標及其所需要的戰略舉措。
德國政府2010年正式推出《高技術戰略2020》,2013年,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發布了“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并納入政府的《高技術戰略2020》中。說明制造業,尤其裝備制造業,無論何時都是世界國家的基礎。
二是要借市場低迷之時,修煉內功,做好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和制造核心能力的提升。習近平在鄭州的講話中還用三個“轉變”深刻詮釋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歷史使命,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增長,中國的人口紅利業已釋放,更重要的是隨著信息化的快速推進,中國制造業必須利用信息化這一歷史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與與發達國家相抗衡。
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提出了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經過5年的發展和完善,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007年)上,胡錦濤提出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科學發展觀。兩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2009年起,工信部在紡織等行業啟動了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2012年,又在18個行業開展了評估工作。
受工信部委托,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2012年對工程機械行業開展了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對21家企業進行了評估。工程機械兩化融合評估工作不僅受到了工信部有關部門的好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評估,使參評企業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以便更好的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我們還準備將在評估工作中制定的評估標準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行業標準,以引導企業正確的走信息化之路。
另外,為了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中國工程院開展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提出了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建議。協會也在組織專家編制《工程機械行業強國戰略研究》。《中國制造2025》構建了一個制造業評價體系,希望在宏觀上指導上、政策環境上促進我國成為制造強國;兩化融合則是在技術層面指導企業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強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次會議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現場參觀會的形式,落實工信部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具體實施強國戰略,促進行業提升智能制造方面的水平。今后協會還將舉辦多種形式的現場會和交流會,幫助企業在研發、制造、營銷、服務及管理等方面提升能力,增強競爭力。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產業信息化處處長王建偉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對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指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我國著力打造的戰略性產業之一,也是保障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國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此次會議的舉辦正好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順應發展形勢,行業轉型升級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前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智能化發展已經成為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的重點,成為行業內企業獲得支持的動力,企業對兩化融合的發展還存在很多誤區和不完善,兩化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企業家分三類,第一類是具有戰略眼光;第二類是想做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三類是得過且過,小農意識。只有第一類企業家才能真正把兩化融合工作做好,做到實處。當前互聯網的創新引發了制造業的變革,可以認為是一場全面的產業革命,產業深層次的革新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全行業都應該給予高度的理解和認識。此外,要重新審視當前企業的制度建設,需要高度突出首席信息官的企業制度。還要加強企業管理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信息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周賢彪做了《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分析及行業信息化今后的工作思路》專題報告,從評估背景、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方法、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行業兩化融合關鍵點和發展趨勢分析、典型企業和典型經驗、問題及發展建議六方面對工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分析及行業信息化今后的工作思路做了詳細的說明。
徐工集團信息化管理部部長張啟亮做了《融合·智造·創新》專題報告,報告中首先介紹了徐工集團發展的歷史,徐工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徐工未來的發展戰略和產業領域布局情況。之后,重點介紹了徐工兩化融合工作發展詳情,他指出,徐工集團兩化融合工作發展歷程分行業破冰、整體提升和深度融合三個階段。徐工兩化融合的戰略定位是構架基于全球化發展的全價值鏈信息化平臺;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信息化平臺;創造兩化融合標桿示范。集團極其重視兩化融合工作,將信息化戰略上升為企業發展戰略,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公司兩化融合的推進工作,這些機構包括信息化領導委員會、編碼委員會、項目推進委員會,集團信息化管理部,公司高層領導參與工作推動。
此外,建立了由徐州網絡、國內網絡、海外網絡組成的徐工全球網絡作為兩化融合信息化設施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專注工程機械行業信息化,進一步為企業提供產業鏈專業解決方案,打造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第一品牌,成立了徐工信息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信息化戰略規劃、信息化水平評估、信息化組織建設、數字化工廠建設咨詢和信息系統開發與實施、信息系統運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物聯網建設、工程機械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運營服務,擁有專業、經驗、資源、團隊四大優勢。
張啟亮指出,智能制造是徐工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通過管理信息化與設備自動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各種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構建設計制造一體化、管理智能化、數據信息化、控制自動化的智能制造體系。徐工通過焊接過程機器人化、數控機床聯網、信息化節點到工位、總長度達8公里的積放鏈系統構成了自己的數字化工廠,通過計劃排產精細化,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交期、準時、高效的自動化物流配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設備自動化運行與監控、切割加工自動化、焊接自動化、噴涂自動化等方式使得產品生產周期縮短60%,焊接質量反饋率下降了90%以上,噴涂漆膜厚度合格率達到100%,一線操作人員數量減少了近50%,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有效避免了職業傷害。
所以,只有企業各級領導的共識才是推動兩化融合的強大引擎;健全的信息化領導機構才是推進兩化融合的組織保證;嚴格的企業管理、優良的企業文化和高效的執行以及兩化融合資金投入、兩化融合人才隊伍、兩化融合通力合作力才是實施兩化融合項目的有力保障。
北京元工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技術總監丁德宇做了《元工智造平臺》的專題報告,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元工國際執行系統MES、智慧供應鏈SCM、智慧價值鏈VCM以及基于多年積累的智配平臺SAW等已成為行業領先的成熟產品的詳細內容。丁德宇指出,元工智造平臺是一種無論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還是飛機、船舶、裝備和工程,它們從下單到交付,對訂單、研發、計劃、制造、物流、供應、質量和服務都進行精益管理的智造平臺。同時,對此平臺在各行業中的具體應用流程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說明。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