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僅根據原文作者的觀點提出不同見解,這些見解都來源于實踐,希望對企業信息化部門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個人也認為開源ERP會越走越好,不但不會死掉,而且我堅信開源ERP會成為企業信息化行業的一股主要力量。
最近在網上看到兩篇文章,題目分別是:“大話ERP之開源ERP之我觀”和“ERP并非是個軟件!開源ERP必死無疑!”,讀完兩篇文章后,發現除了標題、發布時間不一樣,內容完全一樣,都是說開源ERP如何不好,特別是后一篇,甚至把題目改成了完全惡毒的詛咒。
不知道原文作者寫這兩篇文章的動機是為了技術討論還是出于商業競爭,但無論出于什么目的,我們都應該對讀者負責任,應避免自己的文章出現捏造事實、歪曲事實的情況發生。
對于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大多數觀點筆者均不認同。因為筆者所在單位曾使用某著名品牌的商業ERP,但以失敗告終。后由筆者負責實施了國內一家公司的開源ERP產品,且取得了成功。因此,我對開源ERP非常感激也非?春,所謂理越辯越明,請各位聽聽我的理由。
一、ERP項目成敗關鍵的因素是產品的優劣
原文作者強調:ERP項目是“三分軟件七分實施”,認為軟件產品本身在ERP項目中的作用最多占30%,而實施顧問團隊的作用占70%。企業ERP項目的成功與失敗完全掌握在實施顧問的控制中。
筆者想反問原文作者:根據原文意思,是否表示水平高的實施團隊能用質量差、功能差的產品把客戶“忽悠”過去,讓客戶滿意?而水平差的實施團隊則只能能把質量好、功能好的產品搞的客戶不滿意?原文作者是不是在承認過去ERP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有大量能“忽悠”的實施顧問把質量一般、功能很差的產品推給了用戶,最終造成成功率低,今兒造成客戶對ERP失去信心呢?
筆者認為,ERP項目主要拚的是產品質量、優秀的功能,而不是什么實施顧問。其實現在行業內實施顧問的角色很尷尬,他們很多時候更像一個銷售人員,經常有夸大其詞的行為。我們單位在早些時候實施商業ERP項目時,就是因為過分相信了“資深顧問”的勸說,接受了他所推薦的流程設定而放棄了原來的個性化業務需求而造成最終項目失敗的結局。說實話,在當時覺得顧問的話特別有道理,但后來在本企業做應用推廣時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該顧問所推薦的方案根本不能在實際中使用。后來我們才知道這位顧問所實施的ERP產品根本就無法提供客戶所需要的個性化功能,只是用用一些銷售技巧蒙住了我們。
ERP也是軟件,軟件產品的屬性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例如,我們現在需要B/S架構、完全支持互聯網還能實現個性化功能的ERP,傳統C/S架構ERP產品無論由多高水平的顧問去實施,也根本無法讓我們滿意。
我們上過當,即使他們還能去蒙住別的客戶,但我相信早晚還是會被揭穿,我倒是認為ERP項目是七分軟件三分實施。
二、在開源ERP的基礎上能輕松實現二次開發
原文作者說:“對于軟件開發人員來說,若從零開始進行開發,可能還會簡單一點;但是,若要在原有軟件的基礎之上,進行軟件二次開發的話,難度可能會比較大。因為他們首先要先去了解原有軟件的思想、結構、設計思路等等……”
據筆者所知,由于行業的差異、個體的差異,企業對于ERP的個性化應用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這是客觀存在。既然客觀存在,二次開發就無法避免,我們應理性的對待二次開發問題。如何把二次開發工作搞得容易才是真正為客戶著想。源代碼開放是二次開發的基礎,也是最起碼的保障。我們單位實施的開源ERP,廠家提供的產品不僅開放源代碼,而且還在這個基礎上為我們提供了三個層次的二次開發方式:1、通過個性化的設置實現非代碼的二次開發;2、通過前端的工具實現自動生成代碼的二次開發;3、直接改動源代碼來實現的二次開發。
因此,我認為原文作者對二次開發的理解和認識過于片面,誤認為開源ERP的二次開發作就只能修改源代碼。
三、開源ERP也是有分工的產業
原文作者提到,“這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比較專業的人來分析、調查企業需求所造成的。而商業軟件不同。他們會把企業的需求調研當作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來對待。因為他們清楚,把企業的需求搞清楚了,那么企業的ERP項目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我認為,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原文作者又一次的把開源ERP看成了極端的DIY項目。仍然以我所在企業為例,我們對開源ERP最看重的是可以對自己的項目做到心里有數,能很好地對項目開發。其實開源ERP的具體實施也是由廠商的合作伙伴來負責的,而且二次開發工作我們還是會找實施方,啥事都自己干這不符合社會分工的原則。
據我觀察,開源ERP的實施方法與商業的ERP方法并沒有本質的不同,但卻比傳統的實施更節約成本。因為用開源ERP不需付軟件產品的許可費用,只需要付服務的費用。
四、獨到的技術能保障開源ERP平滑升級
原文作者提到,“在原先版本上所做的需求,如何遷移到新版本之上呢?這是用戶在版本升級過程中遇到的第二個難題。在商業軟件中,這一般不是問題,只要你交了每年的服務費用,則他們在軟件升級的過程中,他們會幫你完成二次開發需求的遷移工作……”
我認為原文作者用“商業軟件公司收了服務費后幫助客戶作遷移工作”來否定開源ERP的升級有失偏頗。
首先,開源軟件的方案提供商同樣能夠提供這樣的收費服務。其次,目前很多軟件都已經具備了保障平滑升級的技術解決方案,只要在二次開發時遵循一定的標準,并且使用正確的開發工具就可以實現。
筆者所在企業使用的開源ERP產品就支持這些功能,比如:數據表升級管理功能,二次開發者能通過瀏覽器實現數據表的設計,并且通過Xml實現與其他程序同步升級,保護已發布的數據表結構,實現增量升級;模塊設計管理,能實現在線設計多層次業務功能模塊,同步生成公用程序、數據表等,同步實現部分后臺功能;二次開發發布管理,能保證在二次開發時,既能實現對現有版本的保護,又能實現對開發版本進行有效控制;數據平滑升級管理,能夠實現ERP不同版本間數據平滑遷移。
ERPWorld.net 編輯觀點
關于ERP產品、實施、成功率的話題長期以來都是個熱門兒。今天文章內提到了3/7比例,其實在業內還存在著很多類似提法,例如2/8和1/2/7等。其實無論怎么理解各方因素在ERP項目中所占的比重,歸根到底我們都要正確的認識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無論是開源ERP,還是傳統的ERP,或者是前兩年擺在柜臺上銷售的“標準化ERP”,只要能滿足企業用戶的需求,就是好東西!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互動話題:開源ERP真的會必死無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