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核心之一, 制造業信息化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也是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重要前提。信息化的發展應用提高了企業職員工作效率、企業管理水平和知名度, 推動了管理和技術進步, 最終為國家和社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企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反映著這個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和管理水平, 也決定著這個企業新世紀生存與發展的實力和地位。但在目前的制造業信息化工作中, 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建設還不盡如人意, 普遍存在企業整體規劃差, 各部門各自為政, 提出各自的需求, 引入不同的應用系統和不同的供應商, 導致企業對信息化的盲目建設, 重復投資, 信息系統利用率不高, 投資回報率低下等問題。這種各自為政的方法進行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功能交錯, 產生信息孤島, 系統內信息或臃腫, 或不能共享,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效果不明顯。
IT 規劃即信息化建設規劃, 是指在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指導下, 以整個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企業各部門的目標與功能為基礎, 結合行業信息化方面的實踐和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掌握, 制定企業信息化遠景、目標和發展戰略, 達到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信息化進程, 協調地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的目標, 充分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 全面滿足企業業務法制定需要。它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必由之路。搞好企業信息化, 最重要的一步是搞好信息化的規劃工作, 合理地確定信息化實施的內容及各子系統開發和實施的先后順序, 對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IT 遠景規劃的原則及要素
2.1IT 規劃的原則
今天的信息化規劃決不僅僅是對計算機系統應用的技術性的規劃, 它愈來愈多的受到技術、組織和競爭等多方面因素的復雜影響。企業信息化戰略是企業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化戰略必須與企業總體戰略相匹配并從屬于企業的總體戰略, 企業總體戰略必須涉及企業信息化戰略的內容和明確企業信息化戰略的目標。IT 規劃是企業戰略的業務規則, 制定IT 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處理好信息化與企業戰略的關系, 將IT 規劃置于企業戰略規劃的總體框架之中, IT 規劃必須與企業戰略目標一致, 這樣可避免脫離企業目標而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困境; ②信息化目標和業務目標匹配原則。IT 規劃必須正確識別關鍵業務和關鍵流程, 正確識別企業戰略對這些業務和流程的信息化需求, 正確規劃企業所需要的應用系統; ③系統性和整體性原則; ④明確信息化的約束條件, 企業必須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約束條件, 能快速意識到IT 機會或競爭威脅并做出有效的反應; ⑤正確的選擇IT 規劃方法。
2.2 IT 規劃的要素
IT 規劃始于企業信息化評價與診斷, 信息化現狀評價與診斷是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有基礎及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是企業IT 規劃的基本依據。企業IT 規劃的核心是構建信息化戰略遠景目標, 遠景目標是基于企業發展目標和戰略、信息化建設現狀、投入能力、信息化需求等確定的總體目標和分階段目標; 其任務是找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與遠景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制定實施策略或解決方案, 是實現戰略目標和戰略定位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可行的途徑。企業評價與診斷、遠景目標、差距分析和改進措施是企業IT 規劃的主要組成要素。圖1 所示。
圖1.企業IT 規劃的主要組成要素
企業信息化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 具體來說, 規劃可以從以下幾步著手: ①制定IT 遠景和目標: 理解企業目標和戰略、描述業務模型、明確IT 對其支持的理想狀態, 即IT 目標; ②IT 現狀、業務流程與內部能力評估: 現有IT 框架、IT 組織和服務模型、現有IT 系統; ③分析差距及減少差距的措施: 對照IT 遠景分析IT 建設現狀和存在差距, IT 發展趨勢和應對策略、業務和IT 實現評估、業務流程分析、IT 框架和組織的差距及減小差距的措施; ④制定IT 戰略: IT 應用藍圖和技術框架; ⑤制定IT 實施方案: 確定項目建設時序和依賴關系和風險管理。本文將IT 規劃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IT 建設的遠景與差距、IT 選型和IT 具體規劃。圖2.企業IT 規劃的框架模型。
圖2.企業IT 規劃的框架
每一階段又分為若干步驟。①將IT 建設的遠景與差距分為四步實現: 首先獲取企業的基本信息, 企業的業務功能及基本流程。接著對企業業務進行分析并識別可作用于其上的IT 技術, 描繪IT 建設的大致目標。第三步就是要對企業當前信息系統應用狀況進行評估, 最后進行現狀與遠景目標之間的差距分析及確定縮小差距的關鍵要突破的問題; ②IT 選型分三步完成: 對企業業務需求進行整理, 確定最終的信息需求。綜合需求確定IT 建設的各子系統的類別, 并搭建IT 構架, 明確IT 各子系統建設的關系。最后結合IT 架構, 明確各子系統硬件、軟件的選型; ③IT 具體規劃分四步實現: 首先確定IT 建設的項目組織、給企業推薦組織架構。明確IT階段建設的目標, 依賴關系。并進行IT 經費預算, 最后制定IT 實施計劃。
三、IT 規劃的方法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信息化戰略規劃的方法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已經產生了一大批IT 規劃方法, 主要有價值鏈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 VCA)、關鍵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信息工程法( InformationEngineering, IE) 和企業系統規劃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等。這些方法都有自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本文采用了價值鏈分析法和關鍵成功因素法。
價值鏈分析法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分析, 并結合關鍵成功因素法確定企業對信息系統的需求。
3.1 IT 建設的遠景與差距的確定方法
本文采用的遠景目標的確定方法是在理解企業戰略目標與業務系統的基礎上, 根據企業評價與診斷的得分和類型來確定企業信息化的建設目標, 不同類型的企業所要求的IT 建設目標是不同的, 得分不同的同類企業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對企業進行界定有多種分類方法,有的按照人數來劃分、有的根據企業資產或營業額, 還有的按照電腦擁有量來劃分。本文采用企業資產或企業銷售額來劃分企業類型, 將企業分成三類, 即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和集團公司。對于集團公司的IT 建設目標應側重在系統的集成方面, 而對于中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目標主要在于對原有系統進行升級, 對小型企業,因為其信息化尚處于起步階段, 其IT 遠景建設目標側重于基礎應用方面的。遠景目標的確定方法圖3 所示。
圖3.企業IT遠景的目標的確定
IT 差距就是對企業現有信息化狀況與企業IT 建設的遠景目標之間的差距。企業的信息化現狀可以通過企業診斷得出。文獻給出了具體的方法。
本文企業分類如下, 集團公司職工人數2000 以上,或銷售額30000 萬元以上, 或資產總額40000 萬元以上。低于這些數據的企業歸屬于中小企業。區分中小企業業比較困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對制造企業而言,中小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 職工人數2000 人以下, 或銷售額30000 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 人及以上, 銷售額3000 萬元及以上, 資產總額4000 萬元及以上; 其余為小型企業。
3.2 IT 選型的確定
本文IT 選型的確定方法是首先對企業業務功能, 企業關鍵成功因素進行分析, 確定企業對IT 的需求。然后結合企業現有信息系統的應用情況( 如果企業現有系統應用狀況良好, 在規劃中就暫時不考慮此系統的進一步建設) , 確定企業IT 建設的各子系統的類型與規模。這里就關鍵成功因素法進行介紹。所謂關鍵成功因素是指一個企業的關鍵之處, 整個企業要生存興旺, 這些關鍵之處的性能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首先從關鍵因素出發, 識別出次要關鍵因素, 依次下去, 最終確定要實現此關鍵因素所需的信息系統。本文以減少成本為主關鍵因素, 要實現此目標就要在采購、庫存、生產等方考慮。圖4 是以減少成本關鍵因素為例來說明為實現成本這一關鍵因素企業所需的信息系統。從減少成本這一主關鍵因素出發, 進行下一步分解, 它涉及到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等。接著再以每個分支為研究對象, 最終得出達到減少成本這一關鍵因素, 所需的信息系統就有采購管理系統、生產計劃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倉庫管理系統以及銷售管理系統等。
圖4.關鍵成功因素確定企業信息系統需求
四結束語
IT 規劃從企業的戰略和管理出發, 對關鍵流程進行分析, 確定信息化的當前需求和長遠目標及企業信息化的實施步驟。只有通過深入細致的規劃才能夠良好地實現信息技術與管理業務的融合, 達到信息技術為企業經營管理戰略與管理業務服務的目的, 實現企業經營戰略, 業務運作與組織管理模式、信息系統戰略與信息技術的匹配, 通過制定可持續發展和進化的企業集成框架, 采用有效的實施途徑穩步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最終實現企業管理、技術、組織的集成, 建立全面集成的數字化企業。搞好IT 規劃可以提高企業IT 投資的收益、降低風險, 對提升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的協作能力、提升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制造業信息化IT 規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