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非常復雜。要實現成本的精確控制,必須面對兩個挑戰:一是成本項目如何進一步向下細分;二是如何實現動態的成本控制。這里面涉及的海量數據處理必須依賴信息系統完成。
本文所說的基于Intranet的企業成本控制系統,其功能并不局限于傳統的財務管理軟件中的成本核算模塊,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成本分析控制。它不一定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信息系統,它與具體業務部門的交互界面可以是單獨的,也可以分散在ERP、CRM和SCM等系統中。但是,它的數據匯總分析模塊和報告輸出模塊是相對獨立的。整個系統貫穿成本的預算、估算、分配、反饋、檢查、更改等環節,依托整個企業的計算機網絡,收集成本實際發生數據,對照成本控制標準進行分析整理。從應用視圖上,它可以看作財務軟件中的成本核算模塊和ERP中的成本管理模塊以及決策系統中的一部分數據挖掘功能的結合。
信息技術給企業成本管理帶來的變化
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太容易實現各個節點的最優控制。現代成本管理需要一個能協調地計劃、監控和管理企業各種成本發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統,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和削減成本。基于Intranet的企業成本控制系統大致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成本數據的集中管理:利用信息網絡,企業可以整合內部分支機構的的成本管理,加強對運營成本的監控。
·成本的動態核算:網絡化的成本控制可以使得成本核算從事后的靜態處理發展到事中的動態處理,成本管理從靜態管理走向動態管理,成本監控從階段性處理發展到持續性的監控,能即時處理業務,即時提供動態報表和報告,這就突破了傳統會計分期理論的制約,使得成本數據對企業決策更加具有指導意義。
·成本數據的共享:分布式的網絡系統可以并發處理與成本控制相關的各項事宜,形成的成本數據也可以通過網絡發布共享。
·成本控制業務的在線處理:成本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開放式的網絡處理相關業務,比如網上審批、網上數據更新等等。
·成本管理和業務處理的協同:企業內外涉及成本的業務流程很多,比如以供應鏈為主的物流,供應商的詢價采購,銷售的客戶促銷等等。在這些業務流程中,一旦產生與成本控制相關的信息,就要送入成本控制系統進行加工、存貯和處理,成本系統同樣應及時將產生的有關數據送給業務系統,保證二者同步一致。
·成本控制業務的遠程處理:信息網絡可以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個節點,公司與異地的分支機構之間可以實現遠程處理業務。
·成本控制工作重心的轉移:網絡化的成本控制系統能夠自動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采集相關的成本核算資料,并匯集于成本數據庫進行實時處理。對于財務部門而言,成本核算的職能在淡化。由于實現了成本核算的實時自動處理,相應的監督和分析工作要強化。要監督信息系統的自動處理過程,對處理結果做出分析判斷,讓企業決策層可以根據分析報告做出合理的預測和正確的決策。
基于Intranet的企業成本控制系統的構建
基于Intranet的企業成本控制系統是一個集成化的復雜體系,它立足于企業計算機局域網,在企業成本數據庫的基礎上,借助數據收集、數據匯總和數據分析等軟件工具,從原始會計憑證及其它的原始資料出發,經過搜集、整理、加工等環節,將分布在企業各部門和各環節涉及成本的數據分級分類進行收集匯總,提供給財務、會計、銷售、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等部門,以便進行財務核算,資金籌集,生產安排,成本控制等工作。
限于文章篇幅,我們拋開企業成本控制系統的網絡硬件基礎和軟件處理流程等信息技術問題,僅僅討論企業成本數據庫的構建思路,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數據環境建設是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要建設基于Intranet的企業成本控制系統,在整個企業內實現成本精確控制,首先要構建全企業的成本中心數據庫。數據庫的建設目的是實現帶權限控制的數據共享。雖然前臺用戶只關心所獲取的數據,并不十分在意數據庫的結構設計,但是數據庫的構建涉及到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圖1
如圖1所示,成本數據庫包含了企業各種成本相關數據。要具體建立成本數據庫,這么簡單羅列可不成,必須對每一個成本項目進行詳細分解,這是成本控制過程中最基礎最困難的階段。
·對成本項目進行分解,首先要從源頭追溯。以人工成本為例,它可以細分為“工資+培訓費用+其它費用”。如果僅僅是成本核算,只要明確成本構成,然后進行數據錄入,通過軟件即可完成具體計算。但是,我們這個成本控制系統重點在于后面的數據分析,以便為決策層提供最優化的成本控制方案。因此,工作到這步還沒完,必須對每個成本項目設置不同的控制方案,并以利潤及效益為標準,根據企業生產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分析。仍以人工成本為例,可以有臨時用工和長期用工兩種方案。綜合比較兩套方案要求用數據說話,系統可以根據輸入的各種相關數據對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因此,在成本項目分解中,最困難的是不僅要詳細列出成本構成,還要提出成本方案和可以程序化的信息使用方法,這對企業管理基礎和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極高。
·成本構成一旦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是將各項成本信息規范化,使其有統一的名稱、明確的定義、標準的格式,并對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做出明確的定義。這就是數據庫的結構化,它主要是將各種成本分類,以會計科目及財務報表的形式匯總并構建數據庫結構及框架。
·再接下來的工作是數據編碼。即將結構化的分類數據中涉及到的各種科目按一定標準和規則統一編碼,以便分類匯總及查詢,這有利于不同部門對同一信息的理解和溝通。
·最后是將各種數據錄入結構化的數據庫,分類數據匯總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階段,也是數據庫構建過程中的最終環節。核算部門將核算的各種結果生成報告或報表,然后通過內部網絡發布,授權給決策部門或相關業務部門使用,使用部門也可通過網絡及時反饋信息。
通過上述工作,基本完成了成本數據庫的構建,但這只系統建設的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得到的成本數據是靜態的階段性的信息。我們必須通過系統軟件的功能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動態監控,這就要求除了提供基于網絡的分布式的數據采集和數據發布界面外,該系統必須與企業其它業務環節的信息系統和基礎數據庫實現集成,共享數據并保持數據的準確唯一和同步一致。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