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總經理黃培博士
影響全球制造業轉型的七大力量
最近我參加了一家美國著名的軟件公司全球用戶大會,他們的CEO歸納總結了影響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七大力量,我覺得比較有意義給大家分享一下:
1、數字化(Digitalization):用數字化技術對產品進行準確的描述,使得從設計、制造到服務的價值鏈上可以更好地使用產品信息。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技術發展縮小了經濟和地理的距離,開辟了新的市場。Design anywhere, build anywhere, service anywhere。
全球化這個詞的含義幾年間已經發生了變化,數年前談到全球化只是指國外的公司到中國來做本地化,而現在我們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要走向全球。
3、個性化(Personalization):客戶需求日益個性化,企業需要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和合理的生產規模之間進行平衡。
4、合規性(Regulation):有關環境、健康、安全和貿易的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制定的法規,以及行業標準越來越嚴厲。
在過去30年制造業面臨了大約兩千多項法規。比如,中國汽車制造企業曾經在國外召回的事件,最后分析原因是:它的墊片是石棉,而在澳洲是嚴禁使用石棉墊片的。
5、互聯性(Connectivity):物聯網絡支持移動應用并嵌入了傳感器,使每個產品都可以被尋址,支持智能地監控、控制和交流。
比如,有這樣一個應用,當你開車到某個地方時,它會自動發短信告訴你,附近地方有一個優惠大餐。這種互聯性與位置服務有關。
6、服務化(Servitization):產品的不斷進化,使之與各種服務捆綁在一起,能夠為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帶來新的價值。
其實各個行業都在從服務要效率,不光是裝備行業,甚至很多其他的制造行業也開始提供維修、咨詢、甚至金融等各種各樣的服務,純粹賣產品的空間利潤越來越窄。
7、產品的智能化(Software-intensive Products):產品中包含了越來越多的軟件,硬件與軟件的集成系統支持復雜的人機交互、診斷,采集服務數據,并創造附加價值。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不再僅僅是器械和電器部分,更多的是軟件部分。我本人在多年前有一個體驗,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突然前面有一袋水泥掉下來了,我們雖然通過去了,結果車停下來怎么也啟動不了,最后發現必須按一個按鍵,把車載電腦重啟才行。這樣一個小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的汽車已經遠遠不是一個機械產品,而是機電一體化的。
圖1是一架2050年的空客概念飛機,長得跟鳥有點像,在這個飛機上真的可以仰望星空。
圖1 2050年的空客概念飛機
圖2是遠程醫療,今后農村的危重病人也可以轉院到城市的三甲醫院,享受遠程醫療,這也體現了互聯性。
圖2 遠程醫療
中國制造業發展態勢
圖3 中國制造業發展態勢
中國制造行業實際上現在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圖3可以看到,2012年增長率增加的只有紡織行業,其他的行業都在下降,所以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一個現實,各個行業都逐漸進入微增長的時代。最近包括高鐵行業,甚至有點盛極而衰的意思。現在相對比較好的是城市軌道交通行業。
制造業增長放緩,可以從PMI(采購經理指數)略見一般。在過去的一年里面,這個數字基本在50上下徘徊,已經有幾次降到了50以下。6月份的PMI是50.1%,而體現出口水平的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6月降至50以下,為48.3,中國的進出口在6月出現了罕見的雙雙負增長。
中國制造業轉型趨勢
制造企業究竟如何轉型,我們簡單的歸納一下:
第一、由單體企業向集團化發展,在全國,乃至全球布局。
第二、加速并購和整合。
第三、從模仿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第四、建立正向研發體系。
第五、向服務要效益。
第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第七、制造業、物流業和零售業供應鏈的整合。國外提出來了一個思路是:從零售業的貨架一直到制造商的生產車間一體化的集成。做到這樣的境界需要高度的協作精神,真正建立價值鏈的精神。
最后一點是信息化的深化應用。
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市場觀察
很多人對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市場有點悲觀,感覺不是很好,那么到底是什么樣呢?
第一點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制造業不景氣導致許多信息化項目延遲甚至取消,但是不景氣程度沒有2009年那么嚴重;
第二,被四萬億投資營造的“表面繁榮”誤導,以及對云計算的過分狂熱,導致一些信息化廠商虧損。
第三、中國的管理軟件市場,還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很多企業ERP應用陷入“亞健康”的怪圈。其實很多的企業ERP并沒有用好,很多人認為這個是后ERP時代,我并不完全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很多企業實際上僅僅用了財務加進銷存,并沒有把生產計劃主線走通,甚至就像遇到洪水一樣,要避開。
第四、從整體來講,管理化信息化應用廣泛但不深入,還有很多的孤島,所以管理軟件公司痛定思痛,走向平臺化。必須逐漸讓用戶可以去做一些擴展和開發,不能所有的都包辦。
所以我們認為管理軟件市場進入了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必須有足夠的耐力。
電子商務對制造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我們再來看電子商務,現在的電子商務是如火如荼,席卷各個行業,移動應用也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制造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臺,收效甚微,雖然有那樣一些功能,但是感覺到最后不得不屈服于淘寶,屈服于天貓,因為流量說明一切,自己建的網站沒有人訪問,最后不得不去淘寶建立自己的站點。
有一個問題:“雙十一”到底是不是好事?最近馬云說今后淘寶不會再搞“雙十一”這種瘋狂購物了,因為造成了大量的物流配送問題,還加速了生產的不均衡,實際上很多企業都準備不足,或者說一下子生產太多買不出去,人為地為制造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昨天我也和JDA的CEO探討了這樣一個電子商務的問題,他認為現在電子商務首先威脅的是傳統零售業,對其影響非常大。對于制造企業來講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而我感覺對制造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制造業成本本來就很低,而且中國網民在網上買東西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價格。在當前階段,網民對質量的關切可能遠遠不如價格。因此對當前制造企業來講,成本的壓力會非常的大。當然JDA的CEO有一個建議可以給大家分享,在未來,美國的一些制造企業開始通過自己的商務網站建立一些差異化。比如,自己建的電子商務網站要和天貓淘寶上的網站不同,要體現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的定制。聯想現在有一個網站,類似當年戴爾的模式,是可以定制、可以配置的,這一類的功能在標準的網站上做不到。因此自己建的網站要有差異化,要做得更好、更貼近客戶,這個時候的電子商務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否則你就不得不受這些電商廠商擺布。
電子商務另外一個方面是倒逼企業推進內部的信息化,企業在天貓、淘寶上有了網店以后,必須考慮與內部的信息化如何有效集成。再看B2B的電子商務,一方面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要求信息的透明和集成。但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對EDI的看法還有一些問題,有一些認為EDI過時了。其實EDI真正的價值在于系統對系統的集成,不需要人干預的集成。現在在座的東風、長安,你們建了那么多的供應鏈平臺,實際上只是對自己方便,但絕大多數供應商僅僅是上了這個平臺瀏覽,并沒有跟他們內部的信息系統集成起來。我們說這種叫外部的EDI,不是真正的EDI。現在EDI也是基于Internet的。
同時,對于零部件企業,尤其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更多地關注配件市場。現在很多人的習慣已經改了,修車的時候直接去網購某一個零部件,然后找一個修理廠換上去,來節約費用。所以電子商務確實是大家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話題,但是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淘寶天貓上建一個網站,必須完整的考慮電子商務策略。
給大家講一個真維斯的例子,在過去的一年,它在“雙十一”那一天銷售了6000萬,前一年只有1000萬,確實帶來了量的增長。當然不一定有利潤增長。同時為了做到這一點,它的電商業務已經與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全面對接,實現了從網上商城、接單上貨系統、派單系統、辦公系統到ERP系統的貫通,派單準確率97%以上。這就是電商倒逼企業內部搞好信息化建設和集成的例子。
制造企業如何應對大數據挑戰?
我們再來看一個重要的技術,就是大數據。制造企業已經開始關注大數據了。企業確實有很多的數據,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大數據的主要內涵。大數據真正的內涵和整個的企業運作有關,制造企業要制定應對大數據挑戰的策略。比如說,我記得三一重工也好,徐工也好都有物聯網的應用。如果每一臺設備,每分每秒在傳遞狀態信息,我覺得這個可以稱為大數據。所以制造企業要在獲取和管理大數據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來分析決策。但遺憾的是,制造企業掌握的大數據還不多,究竟誰掌握大數據?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服務業掌握了大數據,比如說淘寶網電商、信用卡公司、銀行,他可以從你的購物分析你是單身還是結婚了,有沒有小孩,是否離婚了,這個就叫大數據。我們制造企業還沒有掌握這個大數據,想要這些大數據,得跟別人要,得跟別人信息集成,同時也得人家愿意把這個數據給你。
這里的難點是,對于細節信息的管理會導致數據量的爆增。我覺得存儲等等這些不是問題,特別感是有一些硬件廠商,他們談到大數據更多的是解決有效的存儲、訪問,這個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這個數據是從哪里來、如何管理、如何挖掘、如何有效分析?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不知道大家思考過這個問題沒有。淘寶知道的隱私非常多,知道你喜歡買什么東西,知道你有什么愛好,這實際上對我們的安全隱私也帶來了一個挑戰。
制造企業不要沉迷于數據的海洋,如何讓這些數據有序進行分析,包括很多的非結構化數據,這是非常重要的。
制造企業云計算應用現狀
再來看云計算。實際上云計算分三個部分,IaaS,SaaS,PaaS,我們感覺到企業談了半天,談的最多的IaaS,從服務器虛擬化到桌面虛擬化,到應用虛擬化,這是企業用得最廣泛的,而且可以實實在在看到效益。但是在SaaS方面,真正唯一用得比較好的是企業郵箱,因為付費的企業郵箱比較可靠。而一些外企和小型企業的CRM用得比較好。實際上我們感覺到SaaS最大的問題是,就像修了很多的高速公路,上面沒有車跑。
針對這個SaaS的問題,我們說要讓SaaS軟件有一定的個性化,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必須有一個開發平臺,但是這個平臺是否好用,以及企業是否會用就不一定了,也有些廠商把開發平臺服務化了,但是并沒有很廣泛的應用。
推進云計算的有利因素有:
*互聯網帶寬的迅速提高。
*智能終端的普及帶動無線互聯網的迅猛發展。
*二維條碼爆發。
*BYOD的興起。
*新一代軟件的云化。
*集團企業推進IT的大集中。
但是不利因素也有:
*中國互聯網價格居高不下,帶寬遠遠低于國際水平。
*互聯網信息安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狀況堪憂。
*大部分SaaS模式的軟件缺乏PaaS平臺,難以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SaaS軟件如何與企業其它應用軟件集成是個關鍵問題。
*在缺乏成熟、實用的SaaS應用軟件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部分地方政府和軟件園區大力建設云計算平臺難以取得實效。
*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
所以我們希望在座的企業需要對云計算重新的理性思考,我們認為:
*提供公有云的服務商仍然缺乏能夠支撐其發展壯大的商業模式。
*電信運營商終究不是真正的企業信息化服務商。
*Saas軟件無法滿足企業個性化的、復雜的信息化需求。
*云計算只是IT系統部署和應用的一種新模式。云計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是否應用、何時應用何種云計算,不可一刀切。
我個人提出一點質疑,中國說云計算產業,還有研究機構做報告說這個產業多么大,增長多么快,我覺得這個實際上真的沒有道理。我認為云計算它只是一種應用模式,叫云計算產業本身就有問題。可以說軟件產業、硬件產業、服務產業或者硬件產業,云計算是一個什么產業?我真的不知道。我在這里呼吁,中國不要盲目建設一些浪費資源、浪費投資、沒有效益的云計算中心。
制造業管理信息化新技術應用趨勢
1、BYOD,移動辦公的革命
在座的每一個都有手機,現在已經有新的解決方案,手機上裝一個虛擬化方案,你一切換下班了,全變成個人的應用軟件了,上班了一切換,全變成上班的軟件了。實際上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在座的CEO不得不考慮,企業很多的應有都要支持移動版,老板審批要移動版,CRM要有移動版應用。個人的應用和辦公的應用如何有效切分,保證信息安全,這也是一個難點。虛擬化的東西是很方便,如果這個人是在一個競爭對手的辦公室里面給你虛擬化,這個會不會帶來很大的風險?
2、多樣化需求驅動數據采集快速發展
尤其是二維條碼的爆發。一汽解放每年有10億的索賠,但是他們發現統計了一下,有3億是惡意索賠,于是他們做了花了一千多萬,在50個特別容易遭受索賠的零件上,直接用激光雕刻機雕刻了二維碼,每年能夠減少3億的損失,這個投資效益還是很明顯的。談到信息化效益的時候,建議針對某一個具體信息化項目多做一些效益分析,千萬不要對整個信息化的建設做這種所謂的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分析,這種分析真的是自己苦自己,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要做的是,整個企業信息化為哪些關鍵績效指標帶來了提升,例如設備績效提高了多少,勞動力績效提高了多少?按時交貨率提高了多少?新產品開發能力提高了多少?這就是信息化作為一個工具帶來的價值。
3、管理軟件與RFID的集成應用案例
像東風、柳汽利用GPS全球定位技術、GPRS移動通信技術、RFID智能標簽技術、結合數據庫技術、電子地圖技術等,實現了車輛出庫、入庫、盤庫、交接、實銷等業務環節的定點定位管理,避免了人員錄入系統造成的數據滯后問題,使數據更加實時、準確,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顯著提升車輛物流管理水平。
管理信息化深化應用的重點方向
管理信息化深化應用有這樣的一些重點的方向:
1、制造執行系統(MES)。這個領域現在很熱,e-works今年已經在沈陽開了一次MES年會,今年還會在杭州開第二次。去年也分別在重慶和廣州開了兩次MES會議。這是e-works唯一一個,同一領域每年開兩次的會議。
企業迎來MES應用熱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行業追溯的要求,流程行業本身的5級模型,也建立了MES的定位。但是MES有行業特點,各個行業的需求差異很大。因此,我們特別希望大家在應用和實施MES的時候,雖然市場很狂熱,但是你內心一定要冷靜。
現在MES應用存在的問題是:認識不足,難以準確把握MES的需求;難以找到合適的成熟軟件;MES的人才相對匱乏;供應商的熱情很高,但是良莠不齊,項目實施水平有限;數據采集手段落后等等。
我們一定要注意,MES本身實際上是一個生產現場的綜合管理系統,在建設的過程中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很強的行業特性。它一定要頂天立地,要和ERP、自動化系統以及信息采集系統集成,才能真正發揮出價值。
2、業務流程管理(BPM)。經常有人跟我討論,到底這個協同軟件未來會走向何方。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走向業務流程管理。所謂的業務流程管理和原來的工作流到底有什么區別?業務流程管理要實現異構系統基于流程的集成,可以把數據從其中一個系統拿出來,經過某種審批,然后再輸入到另一個系統,這是真正的一個流程整理。
3、項目管理。這個很重要,但是很難。因為我們希望真正的項目管理是企業級的項目管理,它不僅僅是研發的項目管理,或者其他的項目管理。其實我也在這里呼吁包括IBM、SAP這樣的大公司,在項目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夠給客戶更好的方案。在座的有一家企業是鐵路交通行業的,他們面臨的需求是,還沒有接單就需要報價。這就需要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各個部門協同配合。
4、勞動力的管理。人是企業最活躍的資源,現在很多企業都有員工卡,老板知道這個人來了八個小時,但是八個小時里他到底干了什么,是一個黑箱。勞動力管理的重要價值,就是采集員工在八小時工作中的狀態,同時還要有效地排班,派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到正確的崗位。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觀察一下超市,星期六晚上結賬的時候,可能所有的結賬臺都有人,而在中午的時候只有兩個人,這就需要用到勞動力分析。實際上勞動力管理對生產管理部門、人力資源部門、信息技術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來講有不同的價值。特別是對于勞動力密集的企業,必須要考慮如何高效、科學地利用人力資源。
5、商業智能和企業績效管理。首先商業智能要能夠分析,能夠可視化。企業的老板看到的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報表,就像飛機前面的儀表盤一樣,這個報表不需要老板去使用ERP,同時也不是財務部門拿個Excel表去換算一下的來的。
6、供應鏈管理:從供應鏈執行到計劃與優化。在供應鏈方面,Camstar的解決方案比較有特點,叫供應鏈質量管理。我們以前有供應鏈管理也有質量管理,如何去考慮供應鏈本身的質量管理也很重要。因為大多數召回發生在供應商那里,因此,質量管理要延伸到供應商。
圖4 Camstar供應鏈質量管理解決方案
7、管控一體化。即管理系統如何與自動化系統實現有效的集成。
8、能源管理。
產品開發/設計過程重組
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涉及到諸多系統。實際上在前端產品規劃方面也要有CRM,在產品服務和回收時需要維護管理。實際上一個產品投放市場以后,可以從客戶那收集一些反饋信息,使產品得到改進。所以我們強調企業要建立一個模塊化的產品平臺,從產品規劃、設計工藝、生產計劃到后續整個環節都涉及到產品數據,因此企業需要對產品的開發過程進行一個重組。
企業首先要有這樣一個模塊化的產品平臺,把各種可能的配置都考慮在里面,然后針對具體訂單的時候生成一個訂單的BOM。我們經常說產品的制造BOM在哪里管理?我們的建議還是在ERP系統里面把各種可能的報表都管理起來,或者像東風汽車專門開發一個企業BOM平臺或者統一的數據平臺來管理也是可以的。
制造業信息化的深刻變化
*企業從被動的信息化轉向主動的信息化。
*從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到自上而下的信息化。
*從信息化部門激發需求到有效管控業務部門的需求。
*從“離散”式的項目實施來推進信息化向“連續”型持續建設與發展轉變。
*信息化廠商越來越重視向服務轉型(咨詢與實施服務)。
*制造業信息化主流廠商向“全能”轉型,從單元軟件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另一類廠商則向專而精發展。
*管理信息化技術在發展中逐漸融通。
e-works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現在搞了信息化的成熟度模型,或者叫兩化融合的成熟度模型,有6個行業版本,4大體系,18個二級指標,85個三級指標。我們最終把每個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分為從初級級、規范級、精細級、優化級到智能級五級,這是對企業的信息化年檢。
制造企業信息化深化應用之道
*使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為信息化建設的“董事會”。
*定期進行信息化“體檢”。
*信息化建設的兩個百分之一。
*三年一規劃,一年一滾動。信息化規劃重在執行。
*不要“人云亦云”,根據實際需求部署云應用。
*建立可擴展的信息化集成平臺。
*集團企業統一各類軟件的選型規范。
*培養既懂業務,又懂得用信息化支撐業務的干部。
e-works簡介
e-works是由李培根院士創建的,已經服務制造業信息化11年,員工有一百多人。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南京建立了若干的分支機構。
VIP服務是我們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可以通過信息化評測系統進行信息化水平自測;可以優先參加我網上培訓。企業會員費只相當于企業每年付一臺中檔車的保險費。
同時,我們還為企業提供信息化的第三方咨詢服務。我們特別驕傲的一點是,這11年來e-works沒有賣過一套軟件,沒有跟任何的軟件公司結盟,真正保持中立的第三方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推出了e-works網站的手機版,而最近我們即將推出一個新的平臺,叫企業信息化在線協作平臺。企業可以搜索信息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可以在線應用一些SaaS模式的軟件,也可以下載一些APP。企業還可以發布需求,廠商來響應需求,如果企業覺得有必要,也可以由e-works進行交易擔保,由e-works來擔任信息化建設的支付寶。這是我們正在嘗試的一些新的模式。目前我們也在建設制造業CIO俱樂部,在全國各地開展面向行業、地區和領域的一些峰會。
最后說一點,e-works每個星期都有若干堂的信息化網上大講堂的課程,歡迎大家在線收看。我們請了很多專家,系統地講PDM、ERP、APS等這些關鍵技術。
未來,e-works還會非常理性、客觀、中立地來引導制造業信息化健康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中國制造業轉型與管理信息化應用趨勢分析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