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ERP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且不談它的成敗與否,它與企業有過多少“情結”,筆者親身經歷過一諾千金,結果落得一個“找死”的結局。在許多日與夜的反思之中,問智者:“情為何物”?仁者答:“云山霧罩”……
然而,ERP真的是“高深莫測”嗎?幾年以后,在一張白紙上,勾畫出“廬山真面貌”。
1.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
圖1,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描繪了企業制造部分的生產、供應、銷售、及相關財務部分。
1.1 ERP管理模式的概況
一個典型的制造業的經營管理,包括了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工程、基礎管理、基礎數據,還有它的信息系統部分。它們由信息系統緊緊連接成一個整體。
1.2 ERP管理模式的特點
企業的業務流程: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也是所有企業共性的東西。在此不做贅述。
管理工程:企業設定的管理范疇。一個有規模的生產的企業,該業務流程將有五方面的管理,即經營規劃管理、計劃管理、制造管理、成本管理和財務管理。這五方面的管理流程不僅與生產計劃流程有關,也與信息操作平臺有著密切的關系。
基礎管理:圖1中的管理要素是一些約束條件。例如生產計劃管理中的定貨策略的制定,庫存管理中的安全庫存量,成本管理中的標準成本、差異分析等……,每當確定一個管理目標時,要選定一些約束條件。這些約定條件將被數據化、結構化或者邏輯化地設定在系統里。企業管理者們通過這些條件進行控制與管理。
基礎數據:即企業中的基礎資料,它們企業經營運作的基礎與依據。如生產什么——物料主記錄,投入哪些物料——制造物料清單(MBOM),在哪里生產——加工路線等等。
信息支撐系統:它是ERP系統中運行的基礎,是它的“硬體”部分。通常它們與企業的設備一起被列入固定資產中。形象地說它是“企業的信息公路”。
ERP信息系統操作平臺:它是ERP系統中“軟體”部分。它可以形象地比作在“企業的信息公路”跑的“車”,“車”子里載著的業務……
顯然,面對ERP 系統的“路”與“車”關鍵是健全一個高素質的“交通指揮系統”——企業人力資源,即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隊。
2.企業信息操作平臺各異
不難看出在圖1里,除了信息系統部分以外,其它的部分都是所有企業共性的東西。那么ERP信息系統與傳統信息系統的究竟區別何在?它們的操作形式又是如何的呢?
2.1傳統的信息操作平臺
傳統的制造業的信息系統是以統計系統為管理核心的,即統計系統是企業運作的中樞神經。
熟悉企業的人都知道,在一個現代的企業中,至少會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統計系統。典型的有生產統計系統,質量統計系統、成本核算統計系統等等。
2.1.1統計式系統的特點:
塔式的信息操作平臺。依靠各部門、各級統計人員逐級搭建起來的信息平臺。該信息平臺的操作方式如下。
1)上傳
靠組織架構從下至上,逐級進行收集、匯總、計算、傳遞、報告信息;
通常以會計時段為統計周期,報告企業的經營狀況信息;
各個統計系統,都采集信息,而它們所采樣的信息源都出自一處——加工中心。但是系統計算方法不同,則子系統所得出的結果不同。
2)下達
當企業經營者收到來自各統計系統的最后報告,并做出決策后,再通過各級部門領導逐級下達命令,部署執行。
2.1.2統計式系統的優缺點
優點:操作簡單,容易實現。缺點:信息量少,管理粗放,無法跟蹤到經營目標是的具體執行情況。
2.2 ERP的信息操作平臺
目前建設信息支撐系統是比較成熟的技術。關鍵是如合搭建信息操作平臺,即圖3中操作平臺中的“游戲規則”。
2.2.1 ERP信息操作平臺的特點
扁平式的與組織架構無關的信息操作平臺;
信息不存在著上傳與下達的操作;
所有的信息歸集、方法、存儲、報告都由計算機系統完成;
所有的信息采集、控制、決策都是在操作平臺上通過人——機“互動”完成的。
信息操作平臺緊緊地圍繞著企業“實體”運作,如圖3中的物流系統。一家美資公司管理銘言:“企業的一切制造活動都圍繞著MRPII轉!”就是ERP信息操作平臺真實的寫照。
2.2.2 ERP信息操作平臺的優缺點
優點:
企業經營運作的實體在操作平臺上透明化。例如產品的投入產出、材料消耗、產品制造質量等信息都是透明的;
用戶需求的產品,需求日,所占用的資源,所消耗的資源,產品的質量都能通過人——“互動”完成?梢哉f實現產品全程加工無障礙。這一切都盡在企業全員 “共同”的努力之中;
產品的作業成本是透明的;
企業的經營資金狀況也是透明化的。
形象地說ERP操作平臺是經營管理者的“眼鏡”,通過這副“眼鏡”可以幫助管理者們隨時看到現場。管理與控制不在“理論”化了。它們將都會,一點點地落實在實體上。
缺點:管理工作精細化,工作內容更具體,操作復雜,實現起來非常困難。
3.實施中的誤區
目前企業對ERP的原理的理解差異還是很大的。存在著不少的誤解。這些誤解不進行及時修正,足以會導致企業ERP系統的實施失敗。
1)對ERP系統的誤解
在實施ERP系統中,不少的企業領導認為ERP是一個“智慧”系統,希望它能自動地幫助自己進行管理。遺憾的是它是一個“智能”系統,它是由企業的經營者們,在信息操作平臺上通過人——機“互動”指揮現場工作,從而達到實現預定的管理目標。
2)對“一把手”的工程誤解
多數企業領導將“一把手的參與”理解為組織,而不是操作者。實際上信息就是如此具體,你不去讀它也就得不到信息,也就管理不了企業。因為只有企業的經理人將自己的經營目標設定ERP 系統中(相當于統計式,下達命令的部分),并通過ERP操作平臺跟蹤執行情況,這樣才能駕馭企業的實體運作。
3)對二次開發的誤解
不少的企業在實施中做很多的二次開發。但是這些開發多數是基于傳統的統計報表基礎上的。將傳統的統計式操作平臺搬到了ERP系統的現象比比皆是。
4)對過程管理的誤解
ERP系統中的過程管理是基于實體的。例如采購定單中每一物料的采購過程,加工定單中的每一物料的加工過程,銷售定單的每一筆銷售過程的管理與控制等等。它們與企業目前部門所指的粗放的采購管理過程、加工管理過程、銷售管理過程有著很大的區別,不可以混為一談。
4.小結
盡管ERP管理模式是直觀的,但是它實現起來仍然是非常困難的。模式里的每一個管理范疇,都是它們學科中永恒的研究“主題”。因此,圖1可以說是一個理想,是一個愿景,也是我們的“世紀課題”。但是,對于ERP操作平臺的建設并不是困難的。如果我們加強學習,改變觀念,需要付出,甩掉統計式的報表系統,建設一個新型的、共享的、快捷的、透明的信息共享平臺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然而,建立企業ERP的操作平臺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新型的信息操作平臺,不斷地認識、調整企業的經營狀態,從而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在我國目前ERP應用技術基礎知識尚未建立的市場經營環境下,告誡CIO的同行們一定要學會規避風險!
參考文獻:
[1] 溫詠棠,MRPII制造資源計劃,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3第2版,
[2] 陳啟申,MRPII制造資源計劃基礎,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2第1版,
[3] 鄒虹、蘇曼,現代化企業管理與實踐,中國物流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4] 奧古斯特-威廉謝爾著、陳戎譯,企業管理的計算機化,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5] QAD MFG/PRG 培訓教材,
[6] CA-MANMAN 培訓教材,
[7] 科龍配件金屬加工廠MRPII操作指南,
[8] 科龍配件塑膠廠MRPII操作指南,
[9] 網站:www.e-works.net.cn,www.amteam.org,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ERP管理模式應用技術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