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產網絡及直運的定義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企業為了迅速應對全球客戶的需求,急需更加高效的全球化運營模式,既能對生產、銷售、流通環節進行細分化,又能夠使其相互間聯動。全球化運營表現為企業的外包(Outsourcing)、海外采購、離岸外包(Offshoring)等形式,狹義上可稱為全球生產網絡(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廣義上可稱為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這也可以被看作是國際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國際增值鏈(International Value-added Chain)在全球范圍內的更廣泛、更細分化的形式。
世界貿易組織(WTO)及IDB-JETRO(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Japa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對其做出了定義,“國際增值鏈中,商品及服務的生產被細化成為多個階段,各階段并非由單個國家來完成,而是由具備價格競爭力的多個國家進行分工,在每個階段創造價值”。(Trade pattern and global value chain in East Asia, 2011.6)
在全球價值鏈中,國際貿易逐漸從商品貿易轉變為任務貿易(trade in tasks)。例如,A國并非單一出口手機,B國也并非單一出口農產品;而是采取由A國出口存儲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B國進行組裝的方式,深化了任務型的貿易、強化了企業的專業性。企業的生產及銷售模式表現為“處處采購、處處制造、處處銷售”。(Source everywhere, manufacture everywhere, sell everywhere)
產品生產工廠在向海外客戶發送貨物時,一般先把貨物發送到位于客戶所在地區的海外銷售公司的倉庫,再從該倉庫發送給客戶。而海外銷售公司的倉庫,不可避免會產生卸貨、貨物儲存、裝貨、倉庫的修理維護等費用。與這種運輸方式不同,從工廠直接發送貨物至最終客戶,而不經由異地倉庫的方式稱為“直運”(Direct Shipment),該方式可以降低約20~30%的物流費用。直運前,應與客戶進行充分的協商,規定商品的最低起訂量。由于物流費用的減少,客戶在購買規定數量的同時,能夠在產品售價、或者在應承擔的物流費用上得到優惠。這無疑為最佳運營模式的一種,符合了全球生產網絡所提倡的貿易的雙贏。
直運雖然具備了上述的優點,但擴大其運營時,在可視化管理上存在問題。直運中,如果運輸路線過長,有可能在途中產生延遲、貨物遺失等問題,導致交貨時間延遲,進而降低客戶的信賴度,會使客戶盡量避免采取直運方式。
直運存在的問題點
直運管理當中最重要的是,應及時監測到物流各階段發生的異常情況(如,日程變化、失誤補救、中轉港信息、目的港滯留時間、中途變更目的港、或中途變更收貨人等),并提高對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
圖1 直運中的可視化問題
跨國制造企業的國際貨運KPI中,包含了OTD(On Time Delivery)標準,這是用于評價運輸時間的精確程度、交貨期遵守程度的判斷標準,是指在規定的交貨期內,客戶收到的產品數量、件數。
–OTD1(貨物裝載時間):工廠接到海外銷售公司的采購訂單后,是否及時裝船率
–OTD 2(貨物抵達倉庫時間):工廠發貨后,是否及時抵達海外銷售公司
–OTD 3(貨物出庫時間):海外銷售公司是否按照銷售訂單,及時進行產品出庫
–OTD 4(客戶的交貨期):客戶是否準時收到貨物
直運相關聯的OTD2 KPI,根據其直運的特性,存在無法進行可視性管理的死角地帶。
即,雖然貨物是由工廠直接運輸到客戶,但在直運的模式下是被工廠管理指標的OTD2是除外的。對海外銷售公司而言,OTD2 又不屬于自己所考核的KPI,因此對可視性管理疏忽也是事實。
例如,以發貨地為中心的可視化管理,會導致對中轉港、目的港的可視化管理不足,尤其在F(運費未付)貿易條件下,更加無法進行可視化管理。如果在運輸途中變更了目的地,由于無法及時從系統中修改B/L,常常導致實際貨運情況與系統呈現信息存在出入。
下圖呈現了在直運過程中的可視化信息,其中,各區間的ETD/ETA, ETA/ATA信息為核心的可視化內容。
圖2 直運過程中,核心的可視化項目
直運管理的革新方案
三星SDS的綜合物流管理系統——Cello,具備了改善直運可視化的解決方案。Cello除了為客戶提供現有的ETD/ATD,ETA/ATA信息之外,為提升可視化程度,通過分析直運中的問題點,提出了如下改善方案:
1)中轉港:出發/抵達信息的管理
2)目的地:提高ETA/ATA信息的準確度
3)目的地:港口出發信息管理(集裝箱滯留時間管理)
4)開船后變更B/L時,變更信息的系統管理
5)對各階段的計劃與實際情況進行跟蹤對比,對變更的日程進行分析、管理
通過上述方式,可以追蹤到中轉港的信息;發生延遲等異常情況時,可以對異常原因進行記錄與管理;以訂艙確認(Booking Confirm)時間為準(而非計劃出發/抵達時間),掌握各航段之間更加準確的貨物抵達、出發信息。
目前很多跨國企業都以線下的方式管理各自區域的可視化信息,各分公司之間無法進行信息的全球共享。三星SDS可以綜合各地區的信息樣本,為客戶企業提供統一的可視化模板;使原先在線下整理的信息,可以同步上傳至中央系統(Cello),為客戶搭建統一的系統平臺,便于負責人的可視化操作。
圖3 Cello系統的直運可視化項目
為了方便運營,系統以“日”為單位對貨物進行跟蹤;以Cello的可視化信息為基礎,支持預報功能,因此, 強化了出發港與目的港之間的溝通。總部GCC(Global Control Center)也對企業的全球可視化管理進行支持,堅持以數據為基礎的物流企業變化管理。
圖4 由SDS分公司/ SDS總部參與的Risk通知及每日監控體系
Cello中的直運可視化信息,可以為計算物流費用提供佐證。目前的物流費用確認流程是,根據貨代公司提供的Invoice查帳,再把整理好的excel數據錄入到系統。如果貨代公司提交了錯誤的信息、或重復提交信息,將會使發貨人耗費大量時間查帳,降低辦事效率。三星SDS可以與貨代公司EDI進行連接,將貨物信息(重量、CBM、集裝箱信息、出發港、目的港等)導入到Cello系統,通過Cello中的數據,自動計算出物流費用,提高了費用驗證的準確性與效率。
銷售公司在降低物流費用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不同的貿易條件,迅速計算出全部的直接、間接費用。如果該跨國企業的直運較多時,海外銷售公司更應該掌握工廠、自身、及客戶需支付的物流費用信息,在進行銷售活動時,靈活運用該信息,展開攻擊性的銷售策略。
例如,F貿易條件是由客戶支付國際運費,將此條件變更為C貿易條件,由負責銷售的海外公司支付較低廉的物流費,再從產品售價中將物流費差額減去,銷售給客戶,就能夠實現貿易的雙贏。
為了變更現有的貿易條件,并推進各方的順利合作,應從客戶/海外銷售公司/SDS選拔人員組成項目組,徹底掌握在物流的全流程中,需要由出發港、海外銷售公司、客戶支付的全部物流費用。
整體物流費用的框架劃分為運輸方式、貿易條件、工廠的費用、海外銷售公司的費用、客戶的費用等項目。
圖5 總物流費用示例
通過分析總的物流費用,尋找可以合作的部分,進而協商貿易條件變更、產品價格變更。三星SDS作為4PL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各航段的最佳運輸企業,便于客戶在協商貿易條件時作為參考。所有上述流程,都以Cello的貨物運輸信息、及SDS的各航段物流費用信息為基礎。
圖6 貿易條件的協商流程
改善效果
通過直運管理革新,驗證到的改善效果如下:
·相比傳統經由海外倉庫進行運輸的方式,直運能減少20-30%的物流費用
·通過監控貨運各階段的異常情況,避免額外費用的產生
e.g.監控中轉港的出發/抵達信息,及時接收異常信息,盡快處理
e.g.監控目的港的集裝箱,降低Demurrage Charge費用。
·通過變更貿易條件(F條件→C條件),降低物流費用
·直運可視化信息的錄入率提升(20% → 95%以上)
·向發貨人、客戶提供可視化信息,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加銷量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591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