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e-works總編黃培博士
討論嘉賓:
大連理工大學CIMS中心主任劉曉冰
艾普工華技術副總馬力
易往信息高級咨詢顧問 萬波
開目公司高級咨詢顧問、MES事業部副總經理楊亞菲
CAXA開發部副總經理張自強
并捷首席專家楊景宜
湘電集團信息中心主任黃欣
圖1 第八屆中國制造業MES應用年會圓桌討論
黃培:在座的各位有專家、有廠商、有企業,在MES市場中站得視角也不同,大家認為當前MES市場和MES的應用現狀是什么樣的?
張自強:這個話題還挺大的,我覺得現在MES的系統發展,有點像當初大概十幾年前ERP市場的狀況,廠家比較多。我覺得應該有一個整合的過程,向著平臺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但是我們公司可能還是比較看重走專業化的角度,攤子不會太大。我對用戶的建議,就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不要上來一下就鋪一個很大的攤子。這就是我的一些意見和建議,謝謝。
圖2 CAXA開發部副總經理張自強
劉曉冰:上午聽了幾家供應商和用戶的想法,我確實學習到了很多,改變了我一開始的思想。我覺得MES確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各個行業去深化,去提升,去應用,才會做得更好。
圖3 大連理工大學CIMS中心主任劉曉冰
馬力:實際上咱們e-works搞MES年會今年已經是第八屆了,包括今天上午會場的后面還有很多人都找不到位子,所以我覺得MES市場還是很大的。另外,就是應用現狀,MES應用現狀可能跟各個行業的企業發展規律相關,即流程行業可能因為自動化水平比較高一點,因此在生產現場的數據采集和相應的管理上可能更便利一些,所以它的MES可能做得相對好一點。國內的話,有的行業可能進入得比較早,比如說航空航天里比較典型的像成飛這樣的公司,它在MES的某些應用上,也走在前列。所以國內企業做信息化要找到這樣的應用的標桿,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圖4 艾普工華技術副總馬力
楊景宜:我想現在MES熱潮來的時候,更應該理性的思考,避免MES的實施從熱到不好,難以成功。總得來說,軟件供應商自己要轉型,首先要從產品的提供商轉到服務商,從策劃企業需求和實施策略開始,給他們做好參謀。
圖5 并捷首席專家楊景宜
萬波:作為從業人員,我也見證了國內制造行業從對MES開始的接觸,到現在爆炸式的發展。我覺得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實施方和供應商,應該在整個過程中,充分合作,才會對MES系統的實施有很好的作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黃培:我多問一句,萬波,會不會有這樣反過來的看法,現在的流程行業MES搞的差不多了沒什么搞頭了,大家都去搞離散行業了?您原來做鋼鐵行業,是不是都已經做的很好了?我覺得我個人也不同意這種觀點。
萬波:對,其實不是,怎么講?以前我們是先一步實現了自動化,現在是邁向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智慧化,對我們供應商來講也是更高的要求,大家要繼續往上努力。
圖6 易往信息高級咨詢顧問萬波
黃欣:我覺得現在的MES市場,軟件廠商第一個是要專注,第二個是要專業,比方說你在做這個行業的時候,一定要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你可能在這個行業很熟,但是到另外一個行業去,不一定專家,專業和專注才能成為專家。
黃培:您說的專業,是指專注于MES里面的某一個方面還是某一個行業?比如說CAXA,它就在某些方面做得很透,什么樣的控制器都可以集成,做的很好。您是指這樣的專業,還是指行業的專注?
黃欣:用我的話是該干嘛干嘛,你在你的行業里面,有你的長處,就做你的長處,不要大家都來擠。如果大家都來擠,就可能像當年的ERP一樣。
圖7 湘電集團信息中心主任黃欣
楊亞菲:我還是談一下剛才老師談到的專業和專注,作為開目公司來說,我對專注的理解就是面向于某一個行業,因為開目公司一直都是做離散制造業。
現在說回中國MES市場,我覺得現在供應商市場已經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專注了,實際上包括開目還有并捷,都有很清晰的目標行業,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大家都想先做好某個行業,并把這個行業做細致、做精細化。對于MES應用現狀,就是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目標可以先設想得很大,但是不要把這一階段馬上要做的目標設得太大。
圖8 開目公司高級咨詢顧問、MES事業部副總經理楊亞菲
黃培:我的建議是,我們的信息化服務商,也不能簡單的把所有的離散制造業都定義為目標,我覺得離散制造業還是大了,可能還需要細分,比如說機床行業這種裝備制造業是一類,汽車制造這種流水線生產的又是一類。比如國外有些廠商只做電子組裝行業,或者只做芯片行業,全球那么多大的芯片廠都用他的,我覺得這樣的專注可能會更好一些。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一下不同制造企業的MES需求差異性,大家怎么來看待這種差異性,站在軟件廠商的角度,怎么有所為,有所不為?
張自強:剛才大家都是在談專業,我也很贊同這個觀點,其實我們公司最早介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那個時候基本是訂單驅動,有什么做什么。其實如果這個好做,ERP就做起來了。我覺得生產制造環節差異性非常大,我也特別同意黃總說的,離散行業中差異也很大,我們現在還是比較專注數控加工的行業,像航空航天的一些大型裝備在做,另外也不是做所有的業務流程,專注在車間那一層,這是我的看法。
劉曉冰:黃總說的“差異性”,實際上是我們面對了大概十年以上的問題。有一種差異性是由于行業之間不溝通而產生的不應該有的差異性,我們做系統的時候,就把這種不應該有的差異去掉,進行規范。還有一種差異性,確實是有差異,企業管理的重點不一樣,有的管理重點把交貨期放第一位,有的管理重點把成本放第一位,這就可能使MES系統的功能部署和實施有差異。如果做好深刻分析,就是MES實施成功的一個保障和前提。
馬力:實際上對差異性的理解,最開始可能還是首先從流程和離散兩個方面來看,流程行業是針對配方、現場數據的自動獲取的需求更注重一些。離散行業,可能很多人一開始就會想到生產計劃怎么排、生產執行的過程和進度怎么樣透明得展示出來,這是大的行業上差異。然后剛剛其實劉老師也講了,就是我們在管理的側重點上,也會趨使我們在信息化的重點上有一些區分,有的可能更關注交貨期,有的可能更關注設備利用率能否得到最大化。另外可能有一些不同的企業,它自身對于管理的要求不一樣,可能對信息化的需求也會有差異,就是有的比較粗放,不一定要管的那么細,把大的方面hold住就可以了。
黃培:我問你一個特別的問題,最近某品牌的國產車要召回,那么MES系統能不能在幫他做這種追溯方面,至少我準確的知道該召回哪一些,或者是這些零部件最終出自哪個供應商的問題上。
馬力:實際上在我們的系統里面可以查到這臺車利用什么樣的物料,這樣企業可以知道我什么時候生產的車應該被召回,這個在系統中是可以得到完美支持的。但是如果企業自身因為這個車本身只賣六、七萬塊錢,就不用好的材料,就不是軟件能解決的事情了。
黃培:楊老師,你是如何看待MES和ERP這兩個層次,你們在實踐過程當中怎么考慮的?
楊景宜:我們現在基本上在成功的ERP當中,用MES替掉了原來的MRP系統的管理,原來的比較落后,排產方面有弱點,大概是這么處理的。
剛才說的差異性問題,我覺得是成功往往在細節,如果你不針對這個行業特點,給他上不適用的系統,還是用不好的。比如像復雜的裝備制造,可能需要比較完整的MES功能。但是這里邊,我感覺到機加工和裝配車間的差別也是非常大的,它們雖然有共同點,但是關注點不一樣。機加工車間關注設備的輸出和利用,就是我買這么多數控機床,怎么發揮它的產能。在裝配車間,它關注的是齊套,這往往是它的約束,而且它的排產計劃展示方式不一樣。像機加工展示的是每臺設備的班作為計劃表,但是裝配是整個產品的裝配和部件裝配的網絡計劃圖,它是一個協同的配合。再比如像我們做了一些航天上的連接器,這個東西雖然很小,但是航天的東西,一個地方接觸不好就完蛋了,所以它把整個質量的監控,貫徹到一些關鍵的工序里面去,最后形成一個質量檔案。所以行業版本的差異是必須考慮的,不然就沒辦法做成功。
萬波:我從管理的角度來談一下不同的制造企業對MES需求的差異性。對于一開始管理就比較完善的企業,它對MES需求的目標非常明確,很清楚自己想實現什么樣的效果。對于管理或者是信息化技術稍微弱一點的企業,它可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瓶頸是什么,那么它可能就更需要軟件廠商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所以,我覺得軟件企業,雖然是做軟件的,但是服務和咨詢,也是以后需要加強的地方。
黃欣:一個企業不同的車間,它的管理模式、生產模式以及管理方式不同,它的MES都有差異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工人的工時和工資來說,每個車間算法都不一樣,有的車間是單件承包制,一個人是這么多錢,五個人做也是這么多錢,而有的車間是計件工資,也有按小時付費的。所以同一個企業,不同的車間MES都是有差異的。
楊亞菲:實際上開目目前做的主要航天企業,另外也有一些電梯制造的企業。實際在MES目立項的時候立項部門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有的是從信息中心立的項,它在乎的是這個產品的平臺性、可用性。有的企業是生產部門立項,他們會將現場工時的管理,包括物料的齊套和看板,作為MES需求的重點。還有一方面,可能是質量的管理,現在特別是在軍工企業,對質量的管理非常嚴格。因此,不同的部門來源的需求,它的目標點和關注是不一樣的。
黃培:我簡單做一個小結。首先談MES的市場,e-works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來看,MES廠商還是比較積極的,很多新的廠商在進入這個領域,但是我感覺企業還是比較謹慎的。我了解過很多廠商,它可能跟蹤一個項目跟蹤了很長時間,但是企業并不是很輕易地就決策,所謂一哄而上,往往項目的洽談、跟進、方案制定的時間比較長。
第二,從應用的角度,其實我覺得它的難度,不亞于或者超出ERP。畢竟在車間,剛才大家已經講了,生產類型不同關注點也不同。其實不同類型的工藝,它的關注點也不一樣,像飛機這種所謂脈動式生產和機床行業的生產,以及汽車行業的生產和電子行業這種SMT快速生產線的訴求又不一樣。比如說電子行業是SMT電子組裝,要是上料上錯了,后面就是批量報廢。我覺得企業首先要決定上不上MES,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上,如果你對管控確實有比較高的要求,計劃密度比較細再去上。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去了一家在蘇州的企業,很大的企業,搞了一個看板,但是他們實際上并不用。如果看板在那兒,工人都不去看,給參觀的人去看,那不就流于形式了嗎?所以,我覺得企業還是要比較謹慎地去分析自己的需求,一步一步來推進MES的應用。
再一個,對數據準確性的要求,其實各位專家剛才沒怎么強調,我覺得這應該是最為重要,如果基礎數據不準確,盲目地希望依賴MES,肯定有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梳理,包括主數據的規劃,也是非常關鍵的。
本文根據嘉賓在第八屆中國制造業MES應用年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