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在國際上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如Project Delivery System、Project Delivery Methods、Project Procurement System和Project Payment System等,在我國主要稱其為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或工程項目交易模式,本文統稱為項目管理模式(PDMs)。項目管理模式通常定義了項目各參與單位的角色和責任,設立了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各階段的執行框架。學術界對于項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是嘗試提出新的項目管理模式以適合發展的需求,如提出DB模式、CM@risk等;另一方面,探究各種項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如何選擇恰當的項目管理模式。
從工程項目的實施績效來看,PDMs的選擇將與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響工程項目的實施效果。有研究指出,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能夠使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降低5%。然而,我國目前在項目管理模式的決策上仍很大程度依賴于經驗和直覺,如何根據工程項目的技術特征、業主與承包商的要求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將從管理模式績效、決策指標研究及項目管理模式的決策方法等對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的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將當前的研究成果進行評述,總結其對我國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的啟示。
1 項目管理模式的績效
目前,在項目管理模式的績效方面,許多學者認為DB、DBM等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在費用、工期和質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傳統的DBB模式,但也有少量學者提出了不同見解。
Konchar等收集了351個美國建設項目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對CM@Risk、DB、DBB3種不同的項目管理模式在費用、工期和質量方面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DB模式在成本和進度方面有顯著的優勢,在質量方面通常更令人滿意。James等收集和分析了1996~2006年的825個項目的數據,結果表明,與DBB模式相比,DB模式在項目成本控制和設計變更方面具有明顯優勢。Koppinendd等通過調查和文獻研究,對比DBB、CM、DB、DBM模式的運行原理和績效,指出對于道路項目而言,CM、DB、DBM等總承包模式通常能帶來更高的績效,且更能滿足業主的要求;DB、DBM模式在費用方面優于DBB模式。Darren等針對兩個類似的軍用建設項目,對比研究DB與DBB模式的優越性程度,分析得出DB模式在平均每床工期、成本增加百分率、項目工期、工期增長百分率等各項指標都更具優越性。
針對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績效優于傳統項目管理模式的觀點,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Love收集和分析了161個澳大利亞建設項目的返工費用,結果顯示傳統總承包、DB、Turnkey和BOOT等PDMs在返工費用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且結果顯著。Ibbs等在全球范圍內收集了67個工程項目數據并進行綜合分析,得出采用DB模式并不能給項目各方面的績效帶來優勢,節省工期是DB模式最大的優點,而在費用以及生產率方面影響不明顯。Pramen等通過收集德克薩斯州的130個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高速公路項目的數據,對比了DB與DBB模式在成本、工期與工程變更方面的差異,研究發現DB模式在建造速度與移交速度方面與DBB模式相比有顯著優勢,但在成本與工程變更引起的成本變化方面則無顯著差異。Rojas等收集了297個已完工的學校項目,比較了CM@Risk和DBB模式在費用增長方面的區別,發現DBB模式在投標階段的成本低于預算的3.09%,在項目實施階段則超過預算的3.25%,而CM@Risk則分別超過預算10.5%和19.4%,明顯高于DBB模式。
2 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指標
2.1 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指標
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指標的確定是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的重要基礎,是能否選擇合適項目管理模式的試金石,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當前許多國內外學者分別運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進行選擇指標的構建,就研究成果來看,可以分為業主特征及目標、項目屬性、外部環境、項目管理模式績效和承包商的經驗能力5個類別,詳見表1。
表1 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指標研究成果
另外,也有學者針對選擇指標的適用情況,提出由于中國所處的政治經濟環境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國外的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指標并不一定適用于中國;在廣東進行問卷調查,探索適應于廣東省建筑企業項目管理模式選擇的標準,指出工程質量、風險、糾紛與仲裁、成本是項目管理模式選擇的重要指標,而工程質量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工程項目采購的效率和公平性,相關政府部門或機構頒布了工程項目交易的指導性文件,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指標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2 項目管理模式成功實施的評價指標
識別PDMs成功實施的評價指標對提高項目的實施績效有重要影響。Songer等通過文獻研究、訪談、業主調研及統計分析,得出DB模式成功實施的5個評價指標。Adnan等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他們共同認為,參與方對項目有準確的定義、能清晰界定工作范圍、按預算完成項目是DB模式成功實施的重要評價指標。
Chan等指出目前對于項目成功的評價沒有統一標準且不夠全面,特別是針對特定項目管理模式(如DB)的成功標準的研究則更缺乏;對53個公共部門DB項目參與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利用因子分析得出DB項目成功實施的6個評價指標,分別為項目團隊承諾、業主的能力、承包商能力、風險和責任評估、使用者的要求、使用者的限制,通過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前三者是項目成功最重要的指標。Lam等構建了評價DB項目成功實施的績效指數,利用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了項目本質、有效的管理以及采取創新的管理方法是DB項目成功的重要指標。識別項目成功實施的評價指標能使項目參與者有針對性地對項目進行管理,以便取得項目的成功。
3 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方法
3.1 決策建議
有些學者對某些特定PDMs特征進行分析,構建PDMs選擇框架、決策矩陣等,嘗試給出PDMs決策的一般性規律。2008年CRC for Construction Innovation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將澳大利亞最常用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框架分為六個步驟,為項目管理模式的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鑒。部分學者對公共部門如何選擇項目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指導性建議。Songer等分析了公共部門選擇DB模式的態度,對于特定的項目,可能驅使業主采用DB模式的原因有確定的費用、節約成本、施工創新、確定的工期、減少索賠。Love等通過昆士蘭、西澳大利亞公共部門高層管理人員的調研,認為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模式是最適宜的方法,實踐當中,僅有少數的承包商具有非傳統管理模式的經驗和資源,盡管其它項目管理模式可能更適合,公共管理部門更愿意選擇傳統的模式。Touran等通過現場采訪一些交通項目的主管,探索交通部門選擇項目管理模式的因素及其基本原理,認為對于交通部門來說,更好地實現工期壓縮是項目管理模式選擇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實施過程中進行風險分析能促使項目達到按期、按預算完工的目標。
3.2 多屬性分析方法
項目管理模式決策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屬性,部分學者從這一角度出發,利用多屬性效用、價值理論、層次分析方法和模糊邏輯等多屬性分析方法對PDMs的決策進行探究。
Mafakheri等構建了基于粗糙近似理念的決策輔助模型來幫助業主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能在綜合考慮基準測試和業主意見的情況下對不同項目管理模式進行排序。Mostafavi等和BoXia利用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來幫助決策者選擇最適合的PDMs,其主要思想是確定PDMs的類別、決策指標,建立PDMs與決策標準之間的隸屬度函數,通過模糊集理論來定量分析各種項目管理模式的績效,從而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Mostafavi則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了決策者的風險態度。王學通運用不確定多屬性理論分析了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決策的不確定性并建立決策指標體系,構建了基于可能度矩陣排序向量的決策支持模型,考慮了決策過程的模糊性,使決策結果更接近于實際。
3.3 基于知識積累的決策方法
PDMs決策過程存在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難以用普遍規則來描述,以往的項目經驗、專家知識具有豐富的借鑒意義,能很好地指導實踐。然而在現實當中,沒有系統地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因此,學術界在利用知識、經驗促進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方面展開了研究。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CBR)提供從歷史經驗中收集、描述和管理知識的技術,能為后續工程項目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借鑒,近幾年這種方法頗受學者們的關注。Luu等構建了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決策模型,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適用于PDMs的決策過程,能使管理者了解各種可替代PDMs的潛在結果。Kumaraswamy等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決策支持系統,在大量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核心模塊,通過統計分析和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證實了所提出系統的價值。Luu等指出PDMs決策主要受PDMs決策指標的公式化及PDMs選擇系統的影響,這都依賴于過去類似工程項目的經驗,提出建立可記錄和存儲管理模式選擇的經驗知識系統——CaPS,為確保該系統能被行業接受,尋找專家進行測試,表明模型中的案例是正確的、適宜的,且產生的結果是準確的。
3.4 多方法結合
在實踐當中,鑒于每種決策方法都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有些學者試圖采用多種方法結合運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決策效果。Cheung等提出了客觀一主觀的項目管理模式選擇方法,通過多屬性效用方法對各種項目管理模式進行客觀分析,利用AHP確定選擇標準的權重,同時允許決策者指定選擇標準的重要程度、容納個人偏好及項目的特殊情況,體現了主觀性。Moon等利用邏輯回歸、因子分析等統計方法對實際工程數據進行分析,建立DB和DBB模式的選擇模型,并在復雜房建項目中對模型進行驗證,得出模型預測的精確度達到了95%,預期能幫助業主根據項目的特點、外部環境等選擇恰當的項目管理模式。
4 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的評述及啟示
4.1 對當前研究的評述
在項目管理模式的績效方面,盡管少量研究存在異議,但大多數學者認為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將對項目產生重要影響;大量理論、實證研究表明,采用總包式的項目管理模式將使項目的工期、進度和質量等指標績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當前對決策指標的研究主要可分為業主的特征及目標、項目屬性,外部環境、項目管理模式績效和承包商的經驗能力4個維度,再者決策指標選擇還受項目所在地、政策環境等的影響,導致研究者有不同的見解,但學者們普遍關注的指標有工期、費用、質量、業主對風險的偏好、業主參與項目的意愿等;然而,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政治經濟環境,這些指標是否適用于我國建筑行業尚有待于考證。盡管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是項目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但實施過程中有效的管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和清晰的工作范圍界定等因素將進一步影響項目的績效,在特定的項目管理模式下,探索項目成功實施的影響因素,能為實踐者提供借鑒作用,提高社會整體效益。對于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方法的研究,從單純運用統計方法對實證數據進行分析,到利用多屬性理論、基于知識積累的方法、多方法結合進行決策,研究方法日趨豐富,呈現出數學化、模型化和計算機化的趨向,這與決策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項目管理模式決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其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1)項目管理模式績效方面。主要采用統計方法對比不同管理模式的績效,實際上項目績效還受到外部環境、技術特征、承包商能力等多方面的影響;再者,所選擇的樣本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修正也將對結果產生影響。
(2)決策指標方面。缺乏完善的項目管理模式決策指標分析框架,當前研究主要是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的技術特征、所在地等情況選擇決策指標,指標體系普適性不強。
(3)項目管理模式成功實施的影響因素方面。目前對項目管理模式成功實施因素評判沒有統一標準、不夠全面,且研究主要分析集中在DB模式,對其他模式的研究較為少見。
(4)決策方法方面,決策建議的內容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類型的項目或性能績效,不夠詳細,不能清楚地指導決策者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基于知識積累的方法能夠減少對項目數據的依賴性,但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儲存大量項目信息的數據庫,且項目具有唯一性,需要對相似項目進行修正,修正系數的確定是研究的一個難點。
4.2 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的趨勢
綜合分析國內外學者對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以下幾個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建立更為完善的項目管理模式決策屬性的分析框架,研究歸納影響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的屬性集,并提煉決策指標體系,也可將范圍限定在特定的地區或項目類型。
(2)擴展項目管理模式績效研究的類型,而不僅限于目前的DBB、DB模式,也可考慮如何修正其他因素可能對項目績效的影響。
(3)可以針對決策過程中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考慮采用不確定理論及改進的方法,構建決策模型,使決策結果更貼近實際情況。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研究綜述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solutions/1401931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