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IT 技術的迅猛發展,多樣化的網絡存儲和計算等服務已不斷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悄悄改變著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目前,個人電腦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核心工具,我們可以用來處理工作文檔、發送Email、存儲數據、業務計算或與別人信息共享等。然而,當電腦硬盤出現問題又無法修復時,我們將束手無策,最終丟失所有個人數據。而在“云計算”模式下,“云”會自動替我們做存儲與計算的工作。我們只需要一臺能上網的顯示器,可以是電腦、電視、手機或其它終端設備,不需要安裝任何應用軟件,不需要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云”上,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做的一切。這樣的愿景能否實現,將決定于互聯網技術給我們帶來的這種新型網絡計算模式——云計算。
二、云計算的起源
云計算的出現并非偶然,著名的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得主麥卡錫在半個世紀前就曾思考過這個問題。1961 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百年紀念活動中做了一個演講。在那次演講中,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資源一樣使用計算資源的想法,這就是時下IT 界的時髦術語“云計算”的核心想法。云計算中的這個“計算”也是泛指,它幾乎涵蓋了計算機所能提供的一切資源。
三、云計算的概念
狹義云計算是指IT 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
云計算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效用計算、云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并借助S AA S(軟件及服務)、PAAS (平臺即服務)、I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云計算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云”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云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并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有利于創新和降低成本。
四、云計算的原理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相似于互聯網。云計算是全新的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理念和模式。實現云計算的具體基礎設施需要結合多種技術,需要軟件實現對硬件資源的虛擬化管理和調度,即把存儲于個人電腦、移動電話和其他設備上的大量信息和處理器資源集中在一起,協同工作。
五、云計算的特征
云計算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資源配置動態化。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動態劃分或釋放不同的物理和虛擬資源,當增加一個需求時,可通過增加可用的資源進行匹配,實現資源的快速彈性提供;如果用戶不再使用這部分資源時,可釋放這些資源。云計算為客戶提供的這種能力是無限的,實現了IT 資源利用的可擴展性。
(2)需求服務自助化。云計算為客戶提供自助化的資源服務,用戶無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動得到自助的計算資源能力。同時云系統為客戶提供一定的應用服務目錄,客戶可采用自助方式選擇滿足自身需求的服務項目和內容。
(3)以網絡為中心。云計算的組件和整體構架由網絡連接在一起并存在于網絡中,同時通過網絡向用戶提供服務。而客戶可借助不同的終端設備,通過標準的應用實現對網絡的訪問,從而使得云計算的服務無處不在。
(4)資源的池化和透明化。對云服務的提供者而言,各種底層資源(計算、儲存、網絡、資源邏輯等)的異構性(如果存在某種異構性)被屏蔽,邊界被打破,所有的資源可以被統一管理和調度,成為所謂的“資源池”,從而為用戶提供按需服務;對用戶而言,這些資源是透明的,無限大的,用戶無須了解內部結構,只關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即可。
此外云計算服務還應該具備這些特征:隨時隨地用任何網絡設備訪問;多人共享資源池;快速重新部署靈活度;可被監控與量測的服務;基于虛擬化技術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降低了用戶對于I T 專業知識的依賴等。
六、云計算的服務架構
云計算有SPI,即SAAS、PAAS 和IAAS 三大服務模式。PAAS和IAAS 源于SAAS 理念。PAAS 和IAAS 可以直接通過SOA/WebServices向平臺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作為SAAS 模式的支撐平臺間接向最終用戶服務。
1.SAAS:提供給客戶的服務是運營商運行在云計算基礎設施上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各種設備上通過客戶端界面訪問,如瀏覽器。消費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計算基礎設施,包括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等等;
2.PAAS: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是把客戶采用提供的開發語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Net 等)開發的或收購的應用程序部署到供應商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上去。客戶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層的云基礎設施,包括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等,但客戶能控制部署的應用程序,也可能控制運行應用程序的托管環境配置;
3.IAAS: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是對所有設施的利用,包括處理、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用戶能夠部署和運行任意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消費者不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計算基礎設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統的選擇、儲存空間、部署的應用,也有可能獲得有限制的網絡組件(例如,防火墻,負載均衡器等)的控制。
七、云計算的部署模型
( 一) 公共云
公共云由一些公司運營和擁有,這些公司使用這種云為其他組織和個人提供對價格合理的計算資源的快速訪問。使用公共云服務,用戶無需購買硬件、軟件或支持基礎架構,這些都是由提供商擁有并管理的。
( 二) 私有云
私有云由單個公司擁有和運營,該公司控制各個業務線和授權組自定義以及使用各種虛擬化資源和自動服務方式。私有云充分利用了很多云的高效性,同時提供更多的資源控制并明確掌控多租戶。
( 三) 混合云
混合云使用私有云作為基礎,同時結合了公共云服務的策略使用。事實是私有不會獨立于公司其他的IT 資源和公共云而單獨存在。大多數使用私有云的公司都將發展為管理跨數據中心的工作負載、私有云和公共云—因此創建了混合云。
八、云計算的優勢與弊端
( 一) 云計算優勢
1.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2.通用性。云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云”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云”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3.高可擴展性。“云”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4.價格低廉。由于“云”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經濟性的節點來構成“云”,“云”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5.實現多種安全功能。在信息安全的應用上,云計算可讓安全服務供應商將安全控制及功能供應予客戶,故此企業便能以極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采用最新的安全技術,例如認證、數據丟失保護、入侵防御、網絡存取控制、漏洞管理等。6.有助于追蹤評估安全系統成效。云計算極具彈性,能靈活按用戶需要增減安全功能,該類安全服務能以迅速、符合個別企業規模的方式提供,以應付各類型的威脅。
(二)云計算的弊端
1.云計算面臨著網絡安全的問題。云計算是以現有的分布式網絡為基礎的,網絡上的計算機被認為是一個節點。計算機一旦接入互聯網,就可能成為云計算的一部分。政府機構以及公共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的發布包含個人信息的數據。如果沒有可信的隱私保護,那么攻擊者將利用多個數據之間的聯系來獲取個人隱私信息。
2.云計算畢竟是在遠方,資源的存取速度自然遠比不上自己電腦上的硬盤。單就網絡這一提供服務的途徑就明顯缺乏可控性(網絡依賴于電信運營商)和可靠性(網絡中斷導致服務的不可用)。而這種可控性和可靠性的缺乏往往會給用戶,尤其是大的企業用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對我國而言,云計算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挑戰:規范云計算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對適合云計算的應用領域研究梳理不夠;支撐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寬帶網絡建設無法滿足云計算業務發展的需求;數據中心規模小、能耗高、技術水平低;云教育的缺失,人才的缺失以及云計算標準的缺失。
九、云計算的影響
( 一) 國家影響
云計算將大量的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并提供給用戶。這種模式意味著用戶的數據、業務、計算都是在云中完成的,從這個層面上看這已經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了。可以想像如果我們大量的部門、企業都在使用國外企業運營的云計算系統,那么我們國家的重要數據將被放在其他國家企業的云計算中心,這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災難,一個失去對云計算中心控制的國家將失去自己的“信息主權”,未來信息主權與領土主權是同等重要的東西,沒有信息主權的國家將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云計算是一個與政府緊密聯系的產業,政府在云計算時代需要正確的引導云計算產業和控制云計算中心的運營,保證國家信息主權的獨立性。
1.協調引導國內云計算產業整合,構建良好的云計算產業生態環境。云計算是一個大的產業,很難靠一個企業來完成產業的整合工作,政府在產業整上比企業有更大的優勢,可以從政策、資金、金融上協調云計算產業鏈中各個企業的發展和協調,使云計算產業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整合力量突破云計算產業鏈中的要害,而不是一團散沙各自為陣。云計算除了是一個系統的產業鏈之外還是一個投入巨大的產業,這方面政府一定要有遠見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而不僅僅是趕時髦,做政績。
2.云計算產業鏈中的核心運營類產業環節必須在我國企業的控制之中,維護國家“信息主權”。云計算中心的運營權是云計算產業中的一個核心環節,也是保證我國信息主權的關鍵一環,如果喪失了對云計算中心的運營控制權,我們所有的數據將被外國控制,這比技術被國外控制還要危險,所以國家應對云計算中心的運營資格進行嚴格管理。所以國家對云計算中心的核心技術應該給予重點支持,扶持本國企業進入云計算核心技術領域,以當年造原子彈時和衛星的態度對云計算核心技術進行攻關。
3.積極介入國際云計算標準的制定工作,保證我們在云計算產業的話語權。云計算標準的制定是未來必然,如果我們不介入國際云計算標準的制訂,則有可能使我國的云計算中心成為“信息孤島”,無法進入國際的互聯互通,或者在某些環節上被別人控制,反過來造成我們必需接收外國的產業和技術喪失信息主權。未來可能出現像國際核俱樂部類似的云計算俱樂部主導和管理世界的信息資源。
4.保證云計算中心的數據安全和公信力。用戶將自己的數據和應用放在云計算中心最為擔心的是數據安全,需要有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保證數據的安全和不被非法使用。政府對數據中心的認證和管理將提高用戶數據的公信力,對于像財務數據等甚至可能由政府進行統一的監管,從而避免財務做假。
5.避免壟斷,保持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由于云計算中心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政府認證、需要帶寬資源,所以容易產生行業壟斷,抑制產業的活力,因此政府需要對云計算產業進行協調避免壟斷的產生。
6.制定“信息主權”管理制度,保證“信息主權”獨立。從政府角度給出對信息的管理方法和安全認證方法,確保非授權訪問數據的安全和獨立,所有云計算數據中心納入“主權”保護范圍,建立保護“信息主權”的國家安全部門,全面負責國家信息數據的獨立、安全,并保證在“主權”前提下的信息互聯和國際共享。
7.保護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中云計算產業的主角,是云計算創新的源泉,但也是最為脆弱的一個部分,對于中小企業政府應該給予保護,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建立云應用產業集群,使中小企業能與大象共舞,而不是被壟斷所扼殺。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要避免壟斷的原因。
政府在云計算產業中應該扮演的是管理、整合、引導的角色,是裁判員、管理員而不是一個運動員的角色,并從國家戰略和信息主權的角度保證云計算產業的國際話語權,避免我國在云計算這個新的產業模式下再次陷入被動狀態。
(二)企業影響
“云計算”將為中小企業帶來更低廉的成本。以看似不起眼的企業溝通成本為例:據統計,面對面會議的平均交流成本為150美元;采用營業廳方式交流,平均交流成本為12美元;采用人工話務方式交流,平均交流成本為6 美元;采用人工話務員和交換機技術結合方式交流,成本為3 美元;采用呼叫中心進行交流,成本為0.5 美元。從2004 年開始,八百客就打出“傳統軟件終結者”的旗號,不僅適合大型企業,更將中小企業納入旗下。同時,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商,也將目光看準中小企業,預計到2010 年,這樣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可以預計,2010 年以至未來數年將是中小企業IT 服務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廠商對中小企業的爭奪將會慢慢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
(三)個人影響
云計算離我們很近,在悄無聲息中它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常用DOC 的人已經感受到了在線文檔編輯帶來的方便性和分享的便捷性。近期還會有很多更貼切我們需求的云計算應用,悄然的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會感覺到它的帶來的便捷性改變,這就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云計算”。其實在生活中云計算帶給我們的不是翻天覆地的IT革命,而是“潤物細無聲”的體驗改變。手機、電視、家用電器當然還有PC 電腦這些電器設備都會是云計算進入我們生活最好的載體。當我們不在為手機丟失失去聯系人信息而懊惱,不在為了玩游戲頻繁升級我們的PC 系統硬件,不在為電視尋找不到適合自己胃口節目而煩勞的時候,云計算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中。
十、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云計算已創造了巨大的市值,但其依然不盡完善,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國內的云計算與國外發展差異比較明顯。相對來說,我國的云計算道路會比較曲折,這是由于我們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影響導致的。然而,我們一直在努力,與時俱進,在日益完善的環節中,我們依然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云計算技術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管理的新型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