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一平認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可以用三個1/3來描述。”他認為,北京市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分別處于三個不同層面上,即“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剛剛進入門檻”、“還是一張白紙”,而每個層面上的企業比例又都是1/3。
所謂“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是指企業對內管理、對外業務都采用了信息化技術。對內已經使用了自動化辦公系統OA、財務軟件系統和客戶管理系統CRM等信息化管理技術,對外熟練運用電子商務,完成境內外的貿易業務。信息化已成為這類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剛剛進入門檻”是指那些已經擁有自己網站的企業;老總本人對信息化興趣較高,利用信息化手段處理公司事務;企業能夠熟練使用財務軟件進行財務管理,熟練運用網上報稅系統進行報稅等。但信息化應用上還很膚淺。
“一張白紙”并不是說企業連一臺電腦、一個電子郵箱都沒有,而是說在信息化應用上依然是一張白紙,因為這類企業使用計算機的目的僅僅局限在公文打字、匯總報表上。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信息化最重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控制風險,從而實現企業運營利潤的最大化。實踐證明,在企業管理、經濟效益、綜合經濟實力等方面,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要遠遠強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低的企業。
小公司變成大集團更需要信息化
恩格斯曾經說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要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其原動力只能是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包括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就內因而言,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時,特別是發展成為集團公司時,管理層會感到,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時,就會主動尋求現代管理方式,自覺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班上,記者見到了旗艦集團的副董事長、總經理李太華先生。該集團擁有旗艦食品有限公司、糧海食品有限公司、吉安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衍生旗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季漁歌休閑俱樂部有限公司和稻香湖米有限公司六家子公司。李太華告訴記者,“雖然我們也建起了自己的門戶網站,也有自己的局域網和內部通訊系統,但隨著小公司變成大集團,我們的管理層越來越覺得管理模式跟不上公司發展的需要,如不創新管理,集團就會陷入混亂無序的泥潭。”
北京市發改委舉辦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對策與應用培訓班”,針對不同信息化水平的中小企業開設了兩種班次:一個初級班,另一個提高班。旗艦公司除了總經理親自參加外,還來了三個部門負責人,四人兵分兩路:兩人去上初級班,兩人去上提高班。李太華很欣喜,“這次培訓課讓我們獲益匪淺。回去后,我們就會按照今天的授課內容,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編制公司信息化發展規劃,向董事會匯報。”
商場如戰場,怎能再落后?
商場如戰場,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中小企業必須借助信息化建設,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不信,你聽聽老薛的故事。
老薛就是文雅堂書店經理薛勝節。要說作為書店的老板,他富有經驗,因為他已經有了11年的經營史。但最近老薛卻越來越煩惱,因為附近出現了幾位新人。他原本沒把他們放在眼里,畢竟自己是老把式了,但后來才發現,新時代有了新規則,自己已經落伍了,不與時俱進,就可能敗下陣來。
原來,別看書店是個不大的買賣,但同樣涉及到供銷兩個環節。就說銷售這頭吧,如何掌握市場需求?老薛告訴記者:“譬如北大的教材《世界文明史》,有很多學生來找,但我還是拿不準,顧客是不是需要?需要多少本?都是未知數。人家上網一查,就知道哪種書有市場,有多大市場,自己活生生成了瞎子和聾子。”
供貨也有問題,尋求書源同樣讓他發怵。哪個出版社出版?通過什么渠道發行?即便你都知道這些,那就直接到出版社門口吧。去找某某編輯,與過去的暢通無阻不一樣,現在則會遭遇冷面保安,人家讓你報出姓名、電話,否則就會吃閉門羹或者干脆被轟了出來。
老薛有點委屈道:“我手里有好的信息,也不知道提供給誰,怎么提供。譬如顧客來要某某書,某某出版社,某某教授的。別人發個E-MAIL就拿到了書,既滿足了顧客需求,又獲得了利潤,但我卻窩在那,眼睜睜看著客戶流失、市場流失。”就因為這些,老薛坐在了發改委的培訓班上。
中小企業信息化從老總的辦公桌上做起
當企業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當企業利潤持續低迷時,老總們考慮到的往往是市場不景氣或公關不到位,唯獨沒想到是管理問題,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對信息化認知的提升。
“中小企業信息化要從老總的辦公桌上做起。”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一平如是說。作為信息化的實踐主體--中小企業的老板們,理應走在前列。只有把中小企業信息化真正作為“一把手”工程才能落到實處、順利推進。因為信息化是需要投入的,無論是硬件軟件系統,還是更新升級、后續服務,再加上人員培訓,都需要真金白銀。只有“一把手”重視了,才能順利推進,否則,要么遲遲不能開始,要么就中途夭折。
SAP中國專家、顧問劉古權剖析道,中國中小企業的成長歷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在創業初期,他們不是靠管理,而是更多地靠機會。因為創業門檻非常低,可能是零成本創業,不用租房,用自己的住宅就可以創業,他們面臨的第一位問題不是管理而是生存。中小企業老板要么是經營上的高手,要么是銷售高手,要么是技術研發高手,否則就不可能成為老板。對信息化的認識不足是一大痼疾,事實上,信息化不是技術而是管理方式的更新。他的一位老板同學曾有過頭頭是道的“分析”:“我聽說一上ERP,企業就死了,不上還能多活幾天。一上就死還不如買個寶馬,總比ERP給我折騰死強吧。”
中小企業信息化,政府有何作為?
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無論在創造GDP、解決新增就業,還是各個方面都舉足輕重。政府對中小企業也愈發關注。在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上,政府的作為應該表現在三個方面:一要政策引導,二要積極扶持,三要熱情服務。
張一平認為,從宏觀來看,政府還缺少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作為信息化實踐者的中小企業主和信息化參與者的IT廠商來說,他們普遍認為,“我也想信息化,也想投入,但政府的規劃方向在哪?我該向哪個方向發展?美國企業的方向就是我們的方向嗎?新加坡的方向就是我們的方向嗎?計算機更新換代如此迅速,計算機技術的方向就是我們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嗎?”
當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時,政府能否給予和國有企業同樣的支持?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據我所知,對大型國有企業信息化,國家有相當多的經濟扶持,譬如科技部有科技創新資金,發改委有信息化扶持資金,各省市政府信息化辦公室有企業信息化資金等等來強力推動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那么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是否也可仿而效之?”
此次北京市發改委中小企業處舉辦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確實考慮得周全,落到了實處。一位副處長告訴記者:“我們從一開始就考慮能否利用大公司的資源,更好地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市發改委選擇了與INTEL公司合作,組織用友、SAP等多家知名IT廠商共同授課。各位講師都提前在發改委試講了一遍,請了五位中小企業負責人來試聽,成熟后才正式推出。
北京市發改委不僅是通過培訓,提高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而且還要細分實際需求,以便開展更深入的培訓,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一個與IT廠商面對面交流的平臺。
中小企業與IT廠商可否搭建橋梁?
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控制風險,從而實現企業運營利潤的最大化,信息化在這些方面都大有作為,為什么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對信息化沒有顯示出足夠的熱心?
一家專門做工程項目的公司老總抱怨道:“我知道,企業信息化好是好,但侍候不起,不好用。”原來,他們公司早就用上了一些信息化系統,譬如財務軟件、客戶管理軟件,但在實際運行中,他發現用于管理層決策的供貨方面數據卻是空白。作為企業老總,他需要全面了解市場行情,但IT廠商研發的系統卻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雙方溝通時,IT廠商坦言,“這是個性化元素,要想提供支持,必須要二次開發,那就需要再次投入研發資金。”于是,這套系統就徹底趴在那,企業老總也對信息化失去了熱情。
對IT廠商們來說,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一座尚未開發的金礦。劉古權分析道:“中國中小企業不像國外的中小企業那樣比較專注行業配套,愿意‘傍’大企業。大企業做的事,小企業不做;小企業做的事,大企業不愿做。我國的中小企業則有所不同,本來是賣汽車的,但聽人說修車賺錢,他可能就去修車;聽說賣四輪賺錢,他可能就去賣四輪;聽說制造業能賺錢,他可能又轉行去搞生產。”中小企業業態復雜,導致軟件開發很難滿足需求。劉古權更是直截了當,“當企業客戶向我們提出要上ERP時,我們明確提出要對企業組織結構重新調整、再造流程。如果對方不能說服我們,又不能滿足要求,那我們寧可不做這筆生意。”
中小企業需求不明,還是IT廠商要求太高?張一平自有話說:“我認為,我們現在缺乏可以在中小企業與IT廠商之間搭建橋梁的信息化中介機構。誰能搭建起這樣的橋梁,誰就一定會擁有幾千萬元的服務市場。作為中介機構,需要準確了解三個方面:政府的導向、企業的需求和IT廠商的產品。需要深入企業解決問題,真正為企業把關。只有為企業著想,企業才能信任你,聽取你的建議,合作共贏。”
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春天伴隨奧運腳步而來
市發改委中小企業處一位主管信息化的副處長告訴記者:“北京市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全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密切相關。在全市四個功能區中,中小企業也呈現出不同的布局: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在城市功能拓展區,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與之配套的生產型服務業;在城市發展新區,要適度發展現代制造業;在生態涵養發展區,要大力發展附加值高、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三次產業相融合的現代農業,如旅游、觀光、休閑等業態。”
可見,只有與北京市整體規劃布局協調一致,中小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發展的良好機遇,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更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帶來佳音和商機。奧運會不僅給北京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也會使中小企業重新洗牌。隨著跨國公司的進入,國外的中小企業也會緊隨其后,與國內中小企業展開競爭。對手已經開上了小汽車,你還趕個小毛驢,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太大,顯然將被淘汰。專家預計,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春天應該在2008年前后到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首都中小企業ERP信息化現狀:三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