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作為最寶貴、最特殊的資源,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一區域內人力資源不僅有數量、質量問題,更有能力水平及其能否適應產業行業發展需要的問題。
甘肅省是一個典型的西部省份: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引進困難,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并已嚴重影響到甘肅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本文著眼于對甘肅省總體的人力資源能力現狀問題進行一個總體的評價,以得出甘肅省的人力資源能力現狀進而提出針對于現狀的能夠提升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的建設性對策。
一、人力資源能力的概念及能力評價模型的選擇
(一)人力資源能力的概念
人力資源能力(human capacity)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提出的概念。目前學者們在認識上仍存在分歧。牛文元等人(2002)認為,“能力是人的技能、知識、經驗、體力、智力各因素的總和”,它是由初級能力(主要包括自然能力、生理能力、簡單能力)、中級能力和高級能力共同構成的一種多種能力的綜合體。韓慶祥(2004)認為,人力資源能力主要指作為人力資源的個人所特有的、能夠產生績效的知識、技術技巧、態度和行為,它可外化為能量、本領和成熟度,并通過現實社會活動來展現。商紅日(2006)認為,從國家和區域的角度而言,人力資源是在某一固定時期從事生產與服務活動領域的人力總量,人力資源能力則是這個總量中的最為關鍵的質量,國家或區域人力資源能力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與國家或區域的人力資源戰略、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戰略、國家或區域的整體實力等問題直接相關,也與國家或區域的人口政策、產業政策、公共服務、教育政策政策制定緊密關聯。劉爾鐸(2006)則把人力資源能力定義為能夠對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和生活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趙秋成、楊秀凌(2009)認為,人力資源能力是指構成一個國家、地區或組織的人在一定時間內所具有的用于支撐、維護和促進該國家、該地區、該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全部現實能力和部分潛在能力的總和;將人力資源能力歸結為群體所具有的“全部現實能力”和“部分潛在能力”。
(二)人力資源能力評價模型的選用
本文選用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研究開發的人力資源能力測評模型。該模型認為,一個人的能力由體能、技能與智能三者組成。研究發現,在現代社會中人的體能、技能、智能三者存在一個簡化的比例關系:體能、技能與智能的獲得,需要社會支付之比分別為1:3:9。而人的體能、技能、智能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與價值則為1:10:100。如果以文盲作為只具有“體能”的人,以第二產業從業的人口作為具有一定“技能”的人,而以科學家、工程師等人作為具有“智能”的人。
按照上述簡單的規則,可提出人力資源能力測評模型:
γ就業修正系數,由經驗數據得出:γ=4.1569
科學家與工程師指:科技活動人員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職務)的人員和不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職務)的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
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部門,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取值范圍在1—100之間。水平等級如表1所示:
表1 人力資源能力水平分級表
二、對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評價
(一)對甘肅人力資源能力水平進行評價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9》的人口結構數據對甘肅省2008年的全社會總人口、文盲人數、第二產業人數、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運用人力資源能力系數評價模型,進而得出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如表2:
表2 甘肅省2008年人口結構數據
由表2的數據計算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系數:
甘肅省的人力資源能力系數約為4.36,小于5,處于很弱的水平上。
(二)人力資源能力系數的比較
為了能夠進一步找出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水平低的原因本文作者又選取了具有代表性區域的省份來測算該區域內的代表省份來作為對比分析的標準。這三個省份分別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上海、中部省份湖北、西部省份四川,分別計算以上三省(市)和全國平均的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如表3所示。
表3 代表性省份2008年人力資源能力系數
從表2和表3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甘肅省的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并且和中部、西部較為發達的省份也有較大的差距,東部沿海省份的人力資源能力系數遠遠高于甘肅省。
三、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由表2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和表3全國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平均水平和代表省(市)的能力水平,得出甘肅省的能力系數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和代表省(市)的水平。
按照人力資源能力系數的計算公式以及公式中的計算因素和甘肅省和全國的統計數據,在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測評公式中按照不同的人的群體賦予了不同的權重:文盲權重為1;第二產業人數的權重為10;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的權重為100。本文作者得出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水平低的原因:
(一)甘肅省總體教育水平不足
文盲占總人口的比率偏高。受教育是人力資源能力水平高低的基礎。2008年全國平均文盲率為7.77%,代表性的對比省份的文盲率,如表4:
表4 2008年甘肅、全國及代表省份15歲及15歲以上文盲比率
文盲人口一般只是體力勞動者,從事農業生產和純體力性的工作,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很低;每十萬人口的高等學校平均在校生數偏低(表5),高等教育是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搖籃,以及大多數畢業生都從事第二產業的工作,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數偏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甘肅省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和第二產業人數少,進而影響了人力資源能力系數的水平。
表5 每十萬人口高等學校平均在校生數
(二)甘肅省人才結構不合理
甘肅省的城市化進程滯后,農業人口比重占全省人口的大部分。2008年甘肅省從事農業的人口為31.9%,從人力資源能力系數的計算構成要素31.9%的農業人口很大一部分都計入了文盲人數里。
(三)由于地域環境的限制甘肅省的區域環境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并且由于經濟環境的限制甘肅省整體人才引進環境較差,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另外甘肅省高層次人才即科學家和工程師流失嚴重
人才引進是某一區域或組織補充組織人才暫時短缺的一種極為有利的方式。長期以來,受區域環境和生活空間限制,甘肅省的工資水平低、經濟文化落后、區域環境閉塞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人才引進困難和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經濟發展越快,越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越是人才少的地方,經濟發展越慢,越不易吸引人才,這種馬太效應,對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是十分嚴峻的挑戰。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本來就少,再加上人才引進困難和人才流失嚴重的局面,是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四)甘肅省的產業鏈條薄弱,第二產業發展落后,產業集群以及產業帶發展滯后
從目前甘肅省整體的經濟發展環境來看,第二產業并沒有發揮其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就業量的功能,原因就是甘肅省產業鏈條薄弱,產業集群滯后。這就導致了,甘肅省內從事第二產業的人數少,進而導致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
四、提高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的對策
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如上所述,針對以上原因本文作者經研究得出以下提升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的建議和途徑:
(一)增加教育投資,大力發展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教育
由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水平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文盲人數、第二產業的從業人數、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的權重成十倍數增加,即在全社會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第二產業從業人數和科學家工程師尤其是工程師的數量越多,人力資源能力系數就越高。同時,對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中的文化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進行更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培訓,使之成為能夠獨立承擔一定科研項目的科學家或工程師也能提高人力資源能力水平。減少文盲人數,以及提高甘肅人口的第二產業從業人數和全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通過發展各種類型和各層次的教育能夠從整體上減少甘肅省文盲的數量,增加第二產業從業人數并能提高其從業或工作的熟練程度,尤其是發展高等教育培養大量具有高層次知識的人,為將來儲備科學家和工程師。
(二)充分利用甘肅省內的資源優勢,實施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模式,形成提升人力資源能力水平的產業基礎
1.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
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是指在資源出產地進行投資開發,在資源型產品的原產地完成其最終深加工的生產與銷售過程。這一概念可從以下幾方面解:
(1)資源型產品是指具有明顯區域特色,能形成社會化生產規模,具備深度產業開發條件的自然資源和農產品資源。具體有采掘工業產品,如煤礦、金礦、銅礦等;原材料工業產品、燃料等;農業、畜牧業特色產品,即各種農業土特產、動物皮毛、肉類等。
(2)強調最終加工。這里的最終加工,不是僅僅將原材料生產為工業制成品,也不是將農產品制成最初產品,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加工,使其能以最終制成品的形式面向市場。
(3)強調原產地化。這里所指的原產地化是在出產資源型產品的區域內進行最終加工,可以是同一個鄉、鎮、縣、市,具體應視各種便利條件而定,更側重作為原產地化的“區域”。
2.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的可行性
(1)甘肅省十分適宜發展資源型產品。目前甘肅某些地區不僅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群和產業鏈,同時也形成了特色資源型產品的品牌和由品牌帶來的產品效應。如甘肅定西馬鈴薯、蘭州百合、金昌鎳、白蘭瓜、隴南的花椒、核桃、木耳、蠶絲、茶葉等,在國內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但這些產業大都沒有進行資源的深加工,基本都是以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型企業提供原材料為主。這些豐富的富有特色的資源型產品為甘肅省進行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提供了資源基礎。
(2)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為甘肅省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并引入大量的資金流,同時甘肅省各級政府也為開發利用本省豐富的特色資源制定了各種保障性政策。甘肅省各級政府為了進行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發揮了一定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如加大對大學、研究機構以及其他相關的基礎設施的投資,采取優惠政策引導重要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建立急需的社會服務體系,為甘肅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提供組織、協調和保障作用;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確立的吸引外資資的政策和目標:優先吸引具備產業帶動優勢、產業關聯性強的項目以促進甘肅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競爭優勢的提升。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為進行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模式的實施和成功運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對提升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的作用
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模式主要是以發展加工制造業為主,以對當地豐富的特色資源為主要加工對象,這樣就能夠為當地增加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從而改善了第二產業從業人數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另外,實施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模式能夠促成甘肅省內的產業集群現象和延長甘肅省內的產業鏈,以從整體上增加第二產業的就業崗位。由于是發展加工制造業,就業員工在不斷工作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其生產技能從而使生產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
實施資源型產品最終加工原產地化模式,勢必會引起與資源型產品加工的科研事業和生產機器制造業參與進來的良性的連鎖反應。科學研究項目能夠開發出新的產品,機器制造業為新的產品的生產提供生產保障,這種良性的連鎖反應為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提供豐富的科研項目,并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又培養了一批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從而增加了甘肅省保有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
(三)建立貢獻存量激勵機制,優化生活與工作條件,促進人才引進,改善人才流失嚴重的現狀
所謂貢獻存量,是一個人在其職業生涯發展的某一階段,自愿或通過政策引導等方式為甘肅發展工作而長期或短期形成的貢獻積累,可作為日后回到原工作地就業或重新尋找工作的加分內容,以肯定其曾經的貢獻。
通過貢獻存量制度的建立,可以調動一批有志之士放棄現有的良好工作環境,奉獻甘肅。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知識日新月異,并且更新換代周期急劇縮短,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格外重視知識結構、技能的不斷優化與更新,若部分人才選擇去甘肅就業,帶去的知識、理念等很可能會在幾年的支援期后“過期”,從而喪失了和一直在原工作地就業的人競爭的比較優勢,這就成為了許多人才對甘肅省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消除這種顧慮,設計一種良好的制度保障迫在眉睫,在國家政策和財政大力傾斜的機遇下,可建立貢獻存量模型,把今日的貢獻存量折合成今后的激勵基礎。
貢獻存量模型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經濟指標、客觀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因素。地理位置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海拔、氣候、交通和通信便利程度、距離中心城市的遠近等因素;經濟指標則主要考慮通貨膨脹系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利息率等一些可供參考的投資收益率;客觀環境主要描述工作的危險性、艱苦程度、職業的受歡迎程度,運用的理論基礎是補償性工資理論;最重要也是比較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因素則需要考慮個人的主觀感受,身心所經歷的痛苦如孤獨感,不被家人朋友所理解而導致的壓抑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感等,此外還得考慮由于地域等原因導致的知識退化、老化對個人今后的職業發展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該模型對貢獻存量的解釋與計量,將人才對于甘肅省發展的貢獻量化、累加,成為對其進行獎勵和激勵的基礎。補償方式可包括支援津貼、艱苦環境津貼等形式。讓貢獻存量成為“高薪引才”的依據,對于甘肅省發展緊缺人才,用高于中東部地區平均收入1—3倍的報酬吸引關鍵緊缺人才支援西部,真正實現工作地點的跨區域跨省的大范圍輪流工作成為現實;同時對于人才自身價值的貶損,可通過貢獻存量的折合,適當降低對其日后的工作要求。
貢獻存量機制是人性化的符合人才流動機制的一中保障措施,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建立貢獻存量機制有利于引進大量的人才(科學家和工程師),到甘肅來工作來發揮自己所保有的技術和知識,以增加甘肅省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提升甘肅省的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水平。
(四)借鑒人才引進的“移大樹群”模式,加強人才引進的力度
“移大樹群”人才引進模式的理論內涵:在人才引進模式中,成群引入自帶環境的成熟型成才型人才,并在引入后成群植入某些重點單位,以人才“大樹”自帶環境來優化周圍環境。常識告訴我們,移活大樹不僅要帶根更要帶土,而移小樹只需帶根。這就是說,小樹是可以仰賴于移植后的環境而生存,而大樹需要原有環境的延續才能成活。帶土就是帶環境。正因為大樹帶土才能移植生存,才使“移大樹群”的人才引進模式可以達到讓引進人才改造環境、優化環境的目的,而非傳統的讓人才適應環境從而導致人才被環境同化。
人才引進,可以暫時彌補甘肅省內培養人才成長的時間差。同樣,引進來的人才也同時在培養其所在組織已有的人員,并加快其成長速度。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們相信,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評價模型中的主要因素的人數會大幅提高,同時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的保有量也會提升,甘肅省的整體人力資源能力系數水平會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進而提升甘肅省在全國的競爭力。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甘肅省人力資源能力水平提升對策研究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194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