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信息化的普及,ERP系統在企業中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大量的ERP系統應用改變了企業原有的業務“習慣”,特別是企業業務流程的, 試想過去一直傳統的手工方式轉變為現在的IT方式,顛覆了傳統的管理方式,這讓ERP在企業中的應用產生了巨大的阻力,特別ERP系統對于業務流程重組以及優化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更好能夠讓ERP系統與企業的業務流程更加融合,近日,在國內第三方IT專業社區ITPUB(WWW.ITPUB.NET)的ERP產品與信息化版塊發起了關于企業ERP與業務流程重組/優化(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探討貼,(貼子地址:http://www.itpub.net/thread-1570484-1-1.html),貼子中詳細的匯集了當前信息化負責人對于ERP與BPR的看法,以及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與現狀。筆者整理了貼子的部分觀點,以供更多的信息化負責人參考學習。
拋磚引玉 眾說ERP與業務流程/重組
對于ERP與BRP之間的聯系,話題發起者ITPUB版主“logi”首先拋磚引玉的發起了第一個看法,他認為,業務流程重組和業務流程優化還是有區別的,重組是重大的,核心的流程變更,以適業務發展的需要;而優化是持續的,增量式的改善。
通常來說,如果ERP的標準流程、行業化流程跟自己的業務流程重大差別,而自己的企業是想跟標準化、行業化的流程看齊的,則需要做業務流程重組,而且通常在上ERP之前,或者實施ERP的時候。如果ERP的流程與自己的企業業務流程差異不大,或者企業最終決定以自己現有的業務流程為主導,則可能“優化”更為合適。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在上了ERP之后的若干年后發生了重大的業務變化,比如產品、市場、競爭情況等等。這時可能也需要業務流程重組以適應新的業務要求。
網友“kfia”是一名ERP從業人員,他透露雖然自己做過ERP,但并沒有做過BPR,他認為,BPR和ERP是相輔相承的,ERP實施失敗,流程不暢是一個很關鍵原因。BPR就是結合現狀,把業務流程重新規劃,對ERP的實施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實施完BPR后,BRP的實施效果需要鞏固,如果純粹的手工作業,估計半年一過或者人員一流動,效果就會下降,那么就需要一個工具來來鞏固BPR的效果,這個時候ERP或者OA就成為BPR的一個載體,同樣,有了固化的流程,實施ERP就非常輕松了。但是會存在這樣子一個問題,BPR的流程是否全部能在ERP或者OA中體現這顯然不行,這就是未來ERP的一個發展方向,跟BPR結合。
網友“shenzhen_sap”指出,業務流程重組故名思議就是針對流程的重新定義, 而優化則是在現有業務流程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 重組后的流程可能和現有流程完全不同, 而優化后流程則仍然使用原有流程, 只是流程更能符合業務的發展及效率。 無論是重組還是優化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出來一套與公司業務的核心相匹配, 就像你拿GOOGLE的放在MS的, 雖然這套流程對GOOGLE可能是最好的, 但未必對MS有效, 同時這樣的流程能夠讓企業無論在競爭力還是效力上都有較大的提升。 ERP只是系統管理工具,。
應該是在BPR上面, 也就是BPR在ERP的底層, 類似于數據庫和應用軟件一樣, 數據庫是在軟件的上面, 是底層核心, 至于哪個先上哪個后上, 如果一個企業的業務流程已經足夠優化, 那可以直接上ERP, 然后再實施的過程中再作相關細化, 如果一個企業的業務流程還是很舊有的模式, 則可以先進行BPR, 再進行ERP, 當然這個企業有足夠的BPR人才, 另一種就是BPR和ERP同時實施, 這樣可以借助外部顧問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對公司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或優化。
ERP系統通常都是標準模式, 而這套標準模式有先進的地方也有落后的地方, 企業應該在實施ERP前就對這套ERP有所了解, 知道ERP標準流程和現有企業流程的差異, 再進行對比, 剃除缺點保留優點, 可以說ERP標準模式能作為一個模板, 在這個模板上面, 企業將自有的業務流程往上面放, 多出來的是不是有必要保留, 如果有就在ERP上面定制自有的, 如果沒有必要直接砍掉, 少的則看看標準模式是不是適合公司發展, 如果保留下來對公司有什么影響,砍掉又有什么樣的影響, 當然這里面都必須有一個極富經驗的人來決定。
從眾多的議論中我們可以看到,ERP與BPR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對于ERP的成功應用,必然會對現有的企業流程進行一個大的改變。特別是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融入到軟件中時,必然會對企業的流程產生巨大的沖擊。比如制造業,制造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在國內部分制造業的基礎水平差、而且國內的制造業信息化水平要低于國外的制造業信息化水平,相對來講,我們在技術和創新方面要落后于國外。當我們在制造業使用ERP等先進的管理軟件時,過去傳統的流程可能都是由于手工進行如倉庫、帳務等,但一時采用了ERP系統,倉庫管理、帳務管理都是系統化了,多余的人員離職或者調崗,這種情況下,系統的推進與上線,改變了企業的業務流程,必須會受到一定的阻力。
但業務的優化必然要做,如果不做優化,企業的管理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關鍵要看企業的老板支持力度以及如何找到業務與系統的平衡點。
重組優化的最佳實踐
當我們在探討這個話題時,當我們準備做ERP系統時,我們是否有必要考慮企業的業務究竟是優化,還是重組?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的ERP從業都有不同的回答,網友“周應侯 ”首先從ERP與業務流程重組的定義進行了分析,他表示,ERP是業務重組的基石,所謂ERP系統,就是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給企業的決策層和員工提供良好的決策和管理的支撐臺,它集信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是企在信息時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逐步為現代企業的管理人員所關注。
何謂業務流程重組?顧名思義就是把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作為改造對象和中心點,以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的規劃和設計,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實現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其模式是以作業流程為中心,打破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實現扁平化管理,以適應信息技術的高效率和快節奏,實現企業內部各環節的有效溝通。
實際上,使用ERP系統,不僅僅是用一套現代化的管理軟件實現企業經營活動的自動化,更重要的是以科學化的管理模式替代傳統的經營模式,以達到大幅度地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目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業務流程重組是成功應用ERP系統的基石的原因所在。具體地說,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是ERP系統設計背景和應用目的的需要。
網友“聽海★藍心夢 ”指出,對于業務流程的具體內容以及經理需要如何整合、控制和改進它們,大多數企業采取了湊合的方法。他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速修復法”來試圖增強這些業務流程,從傳授談判技巧到將每個人的報酬與整個業務流程的產出掛鉤。這樣做的結果,確實在短期內增加了企業效益。但從長期看,這樣做限制了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迫使個人成為了工作崗位上的機器。每個人都變得只追求完成自己的事,團隊缺乏合作精神,成了會打架而不會打硬仗的散兵游勇。
網友“聽海★藍心夢 ”進一步指出,BPR的目的是從數據到業務環節逐步樹立規范,為ERP做好準備。在ERP導入之前進行BPR改造能使ERP系統事半功倍。從目的上看,ERP與BPR是相同的,即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激發和增進企業的競爭力。但兩者在側重點和具體的操作方法上卻不盡相同。客觀地說,企業實施ERP有必要進行BPR,通過BPR的開展,轉變企業的管理思想。換言之,企業導入ERP系統其實只是公司蛻變的一個過程及工具而已,在ERP系統導入之前進行BPR改造,由公司管理層事先確定企業的經營策略及改革目標,通過流程改善和相應的組織變革,再選擇并導入適合公司使用的ERP系統,才能使ERP系統事半功倍,最終獲得成功。
從提升企業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事先進行BPR是必要的。絕大多數企業選擇ERP系統,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工作與經營效率。傳統的人工作業與ERP系統 作業流程的差異極大,選擇使用信息系統來執行日常作業,必須拋棄在人工環境時代下的流程觀念,取而代之的是整合環境下組織的調整及信息流程的更新。
從加強內部控制的角度分析,推行BPR也是有必要的。在過去人工環境下,內部控制的設計被認為是刻板且耗費成本的,但通過開展BPR,構建一種整合性的企業流程新環境,可以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換言之,建立在BPR基礎上的ERP系統,能使許多過去耗費人力的控制成本,現在依靠信息手段來圓滿地加以解決,顯著提高企業內控效率。
網友“iamcio”對于業務流程的優化過程給出了七個建議:
他認為,第一、選擇流程,組建團隊;
第二、 收集信息;
第三、面談和流程現狀建模;
第四、評估現狀流程和差距分析;
第五、設計未來的流程;
第六、調整組織,流程試運行;
第七、推行并納入流程管理,然后再上線ERP系統來固化和持續優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ERP顛覆傳統業務流程重組?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1971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