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中心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這不是一個新興話題,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道路上,上海并不寂寞。除了上海之外,有倫敦、新加坡、漢堡、香港等具有國際認同度的國際航運中心,還有挪威、釜山、迪拜、希臘等新興的國際航運中心,或尋求航運中心功能升級的世界大港。
成熟國外航運中心信息化建設經驗
當前,全球主要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建設基本可分為三種基本模式:第一,以市場交易和提供航運信息化服務為主,如倫敦國際航運中心;第二,以腹地貨物集散服務信息化為主,如鹿特丹和紐約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第三,以中轉為主,如香港和新加坡國際航運信息化中心。
放眼全球航運信息化中心,無論是歷史傳統形成的倫敦,還是腹地型航運信息化中心鹿特丹和紐約,又或是中轉型航運信息化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無一例外都可以稱得上是“信息化重鎮”。國際航運信息化研究表明,以上每個航運中心都根據各自的地理位置、貨物流通方式和發展規劃確定了各自不同的發展模式,但相同點都是積極推進航運港口信息化、貿易通關信息化、集疏運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提高航運港口綜合效率,從而為自身和相關的單位提供高效和優質的服務。
用信息化建設上海“第四代” 國際航運中心
中國黨的“十六大”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一段時期以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頻頻出現在各種報刊及領導的報告中,成為各地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理論指導與具體實踐。眾所周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立是中國政府的戰略決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硬件建設穩步推進,成效顯著,但是,在物流信息化軟環境、軟實力方面還存在差距。上海需要進一步拓展航運物流信息化功能,充分打造以作為全球供應鏈服務的節點、綜合資源配置、集有形商品,資本、技術、信息為核心競爭力的“第四代” 航運物流信息化港口。
《浦東新區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實施意見》也表明到2020年,實現港口吞吐量保持全球領先,航運產業成為上海浦東現代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依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有力支持,2010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完成15.8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2800.6萬標準箱,全年引領各類中外船舶26.19萬艘次等。同時,上海海關還實行了“統一航運平臺,區域聯動,選擇申報,多點方形”的區域海關一體化作業新模式,且上海口岸電子通關目前已占70%以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國際化,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改進作業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強有力手段。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以信息化推動管理現代化,以信息化推進產業升級”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信息化系統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提速”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做的絕大部份信息系統應用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例如,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碼頭業務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港口的船舶調度系統等都是很成功的。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的船舶調度系統,船舶進港之前得先由船舶進港代理公司提出進港申請,在上這套管理系統之前,這種申請主要是通過傳真或者對方人員到港口辦理,“這種流程一是效率比較低,二是信息不準確。上了航運管理系統之后所有這方面信息的處理都在網上受理,通過我們提供的表格由對方直接錄入信息,準確度非常高,時間也特別快。”李明強經理介紹說。另外,對方也可以從網上查詢到自己船只在港的狀態,比如作業的完成度等。“另外,為了方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口岸代理企業,應做一些報檢信息化系統。以前,有的企業或者貨主來港口看一次,來往的花銷最少也得兩、三千元,一年下來的花費也是很大的。上了信息化系統之后,有些業務不需要再到港口辦理,為企業和貨主節約了資金和時間。同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整個航運船舶作業時間縮短,總體上縮短了航運船舶的在港停留時間,比如一個航運碼頭原先一條船作業需要5個小時,現在從進港到出港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四個半小時,縮短了時間,間接上提高了泊位的數量。航運泊位的利用率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就隨之而來。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如何構建信息化?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軟件系統的構建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建的大型信息系統主要有:集裝箱管理系統、散雜貨公司調度與商務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貨源信息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計劃統計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物資管理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計件工資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機電設備管理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海關監管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題數據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門戶網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船舶調度系統以及輪駁公司與引航公司等衍生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邊檢業務網上受理系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理貨業務管理系統等近二十余個系統。這些系統已經基本會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各單位支撐業務運作的核心系統,也會給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除了自主研發部分信息系統之外,還應引進了部分通用商品化軟件產品,比如金蝶集團財務系統、金蝶集團辦公自動化系統、金益康集團人力資源系統等。目前,這些商品化軟件通過二次開發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了中國各港口信息體系中。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內勤辦公信息化的構建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開通了港口內部寬帶網,小型單位或集團員工既可以通過港內寬帶上網,也可以訪問局內網或運行內部信息系統,譬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OA系統以及內部郵件系統,網絡應用范圍大大拓展。港口信息系統和網絡硬件平臺的建成使用,切實保障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生產和管理活動正常高效進行。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集裝箱信息化的構建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大力發展智能化運輸技術,建立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的智能貨運管理系統,以高速道路網和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綜合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物流信息及網絡技術有效組織貨物運輸,提高集裝箱的運輸效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建設綜合信息平臺主要建設兩大平臺共五個分系統。一是港口業務信息平臺。包括港口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港口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兩個分系統;二是港口電子商務平臺。包括口岸物流信息平臺、口岸電子數據交換平臺(EDI)、港口電子商務應用系統三個分系統。上海國際航運港口信息平臺主要建設目標是:建成集成化、網絡化的港口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及決策支持系統;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上海國際航運港口生產業務信息為核心,建立起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具體為:1、上海國際航運港口業務流程基本實現電子化,集團內部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大大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建立起完善的港口管理信息系統,建成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數據與場景信息有機融合,港口內部業務信息平臺基本形成。2、建立上海國際航運港口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口岸具備實現商務活動電子化的能力,應用狀況爭取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以上海國際航運港口內部信息系統為核心,口岸數據交換的電子化得以規模化發展,口岸物流體系基本形成,進而整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及周邊地區、沿線省份的內外貿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個上海國際航運良好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形成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
上海國際航運管理系統引入之前基本上維持在1500萬元左右的物流倉庫的庫存,引入之后庫存減少了將近8%。上海國際航運物資綜合管理系統,信息化之后在報廢品的處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估算挽回的經濟損失每年達950萬元,而整個系統只投入40多萬元。上海國際航運辦公自動化系統軟硬件投資120多萬元,一年就能節約成本240多萬元。上海國際航運組織、培養、引進三結合,還應解決上海國際航運信息化的人才難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的開發
第一、成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學會,廣納在職信息人才。時下,上海仍有一定數量從事計算機、網絡、信息工作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干部,他們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的主力軍,急需組織起來形成合力。因此,建議由上海市政府辦牽頭,市政協幫助,盡快成立由市政府各機關職能部門(含市科協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企業、市各計算機公司以及從事計算機、網絡的科技人員加盟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學會。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學會以企業、社會信息化為重點,通過學術年會、技術講座、專題聯宜、產品展銷、網絡博覽等形式,為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信息化服務。第二、重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培養,建設國家重點高校航運信息化類專業實踐基地。中國航運中心網已成為清華大學相關信息化專業學生的實踐基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也應注意發揮上海海事大學相關專業、復旦大學計算機、信息與計算數學、管理等專業以及同濟大學電子專業師生的作用,解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中某些技術、調研統計方面的航運信息人人才需求,并逐步有計劃地使之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的產學研基地,這既可培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類人才,又可應急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類人才短缺的現狀。第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引進,政府幫助,構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人才多渠道引進模式。在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進程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引進是必要的,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擬引進二十個博士生進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從事航運物流信息化研究工作。國際物流信息化研究院士王凌峰認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引進,主要應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行為,政府酌情幫助。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引進上,宜逐步形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進,為我所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進,企校互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進,中心聯用;學校引進,兼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進,適時使用(即定期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同時,借助于清華大學實驗室、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由此構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人才多渠道引進模式、工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進程中的人才難點。因而也可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一個十分寬松的人才環境。
國際航運物漢激烈的競爭會使國際航運中心越來越少嗎?國際物流信息化研究專家認為,航運中心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但是,有的航運中心能級會上升,有的航運中心能級會下降。而航運中心之間的競爭也將十分激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經明確了目標和主要任務,要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航運資源配置、建設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及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等目標,無一例外都需要借助信息化這一現代利器。可以說,信息化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如何構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化事業?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