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信息產業不僅在各種經濟領域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在國防也有其更重要的應用。這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利益,而且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國防與主權,尤其是在奉行實力政策的國際舞臺上,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大對信息產業開發的投入不僅是經濟上的利益問題,同時對國家的主權以及人民的尊嚴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1.東莞、長江三角洲、天津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模式三地發展模式特點在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形成有很強的外資直接投資推動、政府間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勵大量引進外資,地方政府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特點。但不同區域由于地方發展歷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發展軌跡,呈現出較有代表性的三種模式。東莞衛星平臺式集群模式。其特點:發展基礎來自對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臺灣接單(含研發和運籌),東莞生產,香港出口。最大的特點是,在更大范圍、更大規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臺灣IT產業發展的模式,即透過企業間十分發達的網絡化聯系實現靈活的生產協作, 大中小企業合作,上下游聯動,形成了典型的衛星平臺式集群結構。長江三角洲大、中企業聚集模式。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型于21世紀初,起步晚,但起點高,并以大中企業的聚集為主。發展機制可歸結為臺灣產業界與電子信息業世界著名跨國公司戰略布局互動的結果。產業群的發展趨勢是,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集群的核心。特點是價值鏈分工以若干個大企業為核心,新企業的衍生多為基于這些大企業的縱向衍生,同時也伴有少量橫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輔助性企業都以這些大企業為核心進行衍生,在企業之間以市場交易的方式配置資源,在核心大企業之外存在大量輔助性企業,它們大多與某一大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其外圍。天津:單核狀集群模式。天津信息產業集群形成的直接動力是來自美、日、韓的跨國公司,產業群成長的根本動力是建立在供給與需求機制上的跨國公司與當地國有企業之間產業鏈的融合。產業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其他產業,并成為天津市的主導產業。天津的電子信息產業群呈現出明顯的單核狀結構特征。產業群的單核企業為大型跨國公司。
2.三地發展模式之比較
東莞集群模式:臺灣接單(含研發和運籌),東莞生產,香港出口。典型的衛星平臺式集群結構,該模式地方根植性不足,企業容易發生區位轉移,有產業“空洞化”風險。長江三角洲集群模式:發展機制可歸結為臺灣產業界f包括資金、企業家和技術等)與電子信息業世界著名跨國公司戰略布局互動的結果。大型跨國公司成為產業集群形成的核心力量。起步晚但起點高,是一種大、中企業的聚集型的集群發展模式。天津集群模式:群集形成的根本動力是建立在供給與需求機制上的跨國公司與當地國有企業之間產業鏈的融合。大企業從非核心業務中退出,給本地中小企業留出了發展空間,呈現出明顯的“單核狀結構特征。
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產業規模效應明顯不足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類企業總體規模相對偏小,產業的規模效應明顯不足。缺乏重大產業項目支撐,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缺乏國際競爭力,很多應用領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商業模式或完整的產業鏈,市場化程度不高,在國際、國內影響力有限。
2.產業發展聯動效應較弱
傳統產業與電子信息產業互動性較弱,未形成明顯的相互促進作用。信息化與電子信息產業的互動發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進沒有成為電子信息產業聚集發展的需求和市場基礎,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也還不能夠為信息化推進提供足夠的產品和服務保障。
3.產業集群競爭力較弱
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在空間上的集聚較為明顯,形成四大產業基地,但集群內企業間尚未形成完善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集群內中小企業沒有起到協作配套的作用, 與集群中其它企業沒有任何技術、資金上的聯系。對產業集群的建立與完善作用甚微。使得集群企業享受不到集群所帶來的外部規模經濟等方面的好處,不能促進集群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
4.人才結構不合理
高層次和產業領軍人才缺乏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結構不合理,呈現橄欖型分布,不僅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領軍人物、技術和學術帶頭人缺乏,而且技能型工人嚴重不足。這種橄欖型人才結構, 己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的嚴重障礙,特別是電子產品設計方面的人才嚴重匱乏。以軟件產業為例,我國軟件產業現有從業人員60萬。高技術人次僅4萬左右。
三、實施有效戰略政策,做大做強信息產業工作
1.加強政府服務職能,制定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產業政策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的范圍極廣,需要各級政府在認識上重視,并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和協調職能,吸引人才、引導投入;在政策上既要放寬管制,給與優惠,也應該引入和培育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2.實施有效的戰略,迅速改變產業落后的現狀
重點實施跨越戰略、品牌戰略和大公司戰略。其中,跨越戰略主要解決標準的制定、引導企業重視知識產權和實施人才戰略等三個方面的問題;品牌戰略要鼓勵支持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努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增大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大公司戰略即協助大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營銷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形成一批名牌企業。
3.技術上、制度上、市場上的融合
若使我國的信息產業朝著專業化、網絡化、國際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外資企業提供圖紙、培訓和其他技術服務,對這些活動給予各種方便和優惠待遇, 來提高本地配套企業的技術能力,同時通過對企業所需的試制費、設備添置費等提供優惠貸款的方式,鼓勵配套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達到與跨國公司在技術上的融合;政府從對國有企業的直接微觀管理中退出,轉向政策制定、產業規劃、投資促進和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對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與行政管理職能進行適當的分離, 消除對國有企業行政干預的制度基礎,加快國有企業市場化進程,同時在規范市場秩序、維護企業信用、產品質量認證、保障知識產權等方面通過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實現與跨國公司制度上的融合。
四、結束語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產業和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不僅總量增長勢頭迅猛,由于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少污染,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潛在的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21世紀的知識和信息,根據信息產業的一個重要作用的電子信息產業,電子和信息技術的核心,將成為在新經濟時代,是世界上領先的行業內的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給充分發揮電子信息行業和其他行業的作用。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