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公司是民營企業,公司發展的歷史已有15年,是老板帶了幾個人從小作坊起步,目前已有員工5000多人,年銷售額16億,作為行業大佬,銷量在國內有相當的知名度,是行業里的舵手,老板本人也是政協委員。公司的產品是消費品配套零部件。產品的生產周期短,產品結構不復雜,零部件100個左右,基本是按訂單生產,產品是提供給終端產品制造客戶。
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僅研發部門使用了二維CAD軟件,財務和庫房使用了用友的財務軟件,硬件條件較好,年輕員工占大多數,計算機的操作沒有問題。
部門領導學歷較高,很愿意學習新的知識,PDM的概念他是知道的,而且多年管理研發部門,很多新產品構思是從他發起的,他對PDM的關注是勿容置疑的。
1 PDM立項啟動
在征得老板同意實施PDM項目后,在部門領導的推動下,9月11日晚及時召開了公司決策層的決策會議,我匯報了PDM的調研報告,會議只開了20多分鐘,一致通過,公司的PDM項目就正式立項了。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1.1 PDM立項調研報告
公司研發部門門目前是否需要實施PDM系統?公司是否具備實施的條件?PDM系統是否能和ERP系統同時實施?PDM系統的投資預算……,針對以上問題,經過調研,得出以下結論。
1.1.1 通過實施PDM系統能為我公司解決的問題
1)設計數據的管理。包括圖文檔信息的規范統一管理、信息共享、安全保密等。
2)設計過程管理。提高設計效率、減少紙質圖紙的發放,節省辦公費用。
3)全廠基礎數據規范統一,為ERP系統提供數據。
4)可以充分暴露存在的設計管理問題,提高產品的標準化、通用化水平。
1.1.2 公司已具備PDM的實施條件
1)迫切的內部需求
2)研發部門絕大多數員工都使用CAD軟件,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
3)公司最高領導和研發部門領導的重視
4)明確的內部需求分析
1.1.3 項目實施方式
1)PDM項目跨部門協調的工作量遠遠小于ERP項目,PDM項目可以由研發部門負責整個項目的實施。但在編碼、ERP集成方面由企業信息主管牽頭,全面考慮整個企業的情況。這樣ERP項目和PDM項目可以并行。
2)選型工作以研發部門為主進行,信息部門配合進行選型的協調工作。因為研發部門對最后項目的成敗負責。
1.1.4 項目的風險評估
1)工作習慣的改變
2)大量圖紙的翻譯及其正確性的保證
3)研發部門的推進力度
4)軟件選型過程過于復雜,遲遲不定,貽誤戰機。“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十分的數據”
1.1.5 軟件選型
1)建議定位國產軟件,實施難度小、價格便宜。而且國產軟件的功能可以滿足我公司的需求。
2)09年起,就有A、B公司和我公司聯系PDM事宜,再增加C公司參加選型。國內專業的PDM公司不超過10家,技術水平差距不大,以上3家都是國內PDM領域知名的公司。
3)投資預算:軟件+服務60萬以內。合同可以分2期,一期編碼和圖檔管理,二期設計流程管理。
4)選型時機:內部需求分析報告通過領導審核。
2 內部需求分析
我以前和研發部門溝通很少,對設計流程不了解,怎么作需求分析呢?我先找了本介紹PDM的書,一星期看了二遍,稍微有點概念了,又一頭扎到e-works網站,狂看PDM/PLM的帖子,e-works在技術系統方面的文章質量比其它網站明顯高一籌,原創的東西很多,而且學術氣氛很好,軟件商互相惡意攻擊的帖子較少,給了我很多信息,收益頗豐,也了解了業內的一些情況。
我們公司內部也沒有人真正了解PDM是什么,找軟件公司來免費講課吧,現在這個階段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肯定很高,這個階段我關心的是三個問題:
(1)PDM是什么?包含哪些內容?
(2)PDM實施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3)完成公司PDM需求分析文檔
PDM我盡管不懂,但這個行業的知名不知名的公司我還知道不少,但接觸都不多。相對而言我對B公司了解多些,我和他們的一個客戶很熟,同時在考察ERP公司的客戶時,有個參觀客戶碰巧也是B公司客戶,這二個客戶對B公司評價都較好。這樣我就把外界評價技術較好、做事相對踏實但感覺商業運作稍差的B公司找來講課,我認為他們能滿足我這個階段的需求,當時我并沒有想把這家公司作為合作伙伴,是否能拿下我們的單子看他們的造化了,盡管請他們來講課他們在項目上會占有先機,對我們的需求會把握得更清楚,而且能見到老板。
周一上班后,研發骨干人員在研發部門內定了幾個對PDM感興趣的技術骨干,一個是管設計標準化的室主任,一個是某個產品開發室的室主任,另一個是負責研發部門信息化的,對編程和設計流程都有相當了解,他們來配合我的工作是比較理想的。我召集大家討論了需要PDM系統解決的問題,把B公司的需求分析和收集的其它材料給他們了,然后讓他們回去收集、分析和匯總,到底都是業務骨干,對具體問題都比較清楚,而且對PDM都愿意接觸,效率很高,幾天后就拿出了改了2次的版本,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和其它系統集成的內容。
3 聯系廠商
A、B、C這三家公司我都知道,以前也都接觸過,他們內部可能也都有人認識我,但沒有交情,這3家能夠代表國內PDM的最高水平了,A、B二家公司和我們公司以前就有接觸,在PDM行業也是知名的C公司和我們公司未接觸過,擁有CAD/CAPP/PDM全套的技術系統解決方案,企業運作情況較好,我也想對它進行詳細的了解。D公司代理的是國外軟件,產品實施難度不大,性能和國內產品相比又有一定的優勢,價格稍貴,但D公司的大致價位我并不清楚。在網站上我看到D公司在北京有個PDM研討會,參加人員須在網上填資料,我填后二周內都沒有人和我聯系,讓我很失望,因此在前期的報告里就沒有提到它,后來我們的信息化顧問推薦了這家公司,4個候選人就是這樣誕生的。4家公司都是我通知的,告訴他們我們公司定于10月中旬PDM選型工作正式啟動,會請4家公司同時來公司進行演示和商務洽談。
第二天上午B公司首先演示,來了3個人。把實施方法講的時間太長,最后提問的時間有點不足,主要的東西也都講了,但效果一般,比較平淡沒有什么印象很深的地方。
下午是C公司,他們基本沒有講實施方法之類的東西,重點講產品,突出了公司的特點,效果較好,他們演講的方式非常好,一個人專門講,配合一個人專門演示軟件,二個人事先做了很多準備,感覺非常順暢。而且他們為我們專門錄入了很多數據,甚至包括我們準備實行的新編碼,當時感覺非常好。不過在回答問題時,我問他們演示版本推出的時間,他們回答99年就開始開發了,我內心表示懷疑,是否在掩飾什么。
晚上是A公司講課,所有人都很疲倦了,都希望能早點結束,這個時間安排演示對A公司的確不太公平。他們僅來了2個人,韓經理和一個原先在C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式演示前大家也聊了一會,自然話題就集中在C公司上,因為我正想多了解C公司的一些情況,他說了些情況還是比較客觀的,對我很有用。演示效果自然不是很好,產品演示完幾乎沒有人想提問題,我倒是看得很細,我在他們軟件的項目主文件里,只有圖號一個字段,把圖號作為關鍵字了,盡管我對PDM不是內行,但對這個問題我印象很深,而且還有一段插曲。
第三天上午D公司演示,經過一晚的休息,明顯大家的體力有所恢復。他們也只來了二個人,廣州公司的華總和王經理,二個人都是專家,講得不錯,把他軟件的特點講清楚了,我們聽的人都感覺到其軟件的靈活性以及在和solidworks的集成上有優勢,他們軟件演示的目的達到了。他們吃完中飯走的。
選型小組的人第2天開了個會,我提出為節約時間和成本要縮小選型范圍,請大家結合自己的感受發表意見。大部分人認為C公司軟件演示最好,講解得最流暢,也有人提出軟件速度慢,軟件不成熟,死機過,我倒沒有注意這點;D公司的軟件最好,這二家應該保留。在A、B中應該淘汰誰呢?有人建議應淘汰A,對此無人反對,最后問我意見,我事先征求過顧問意見,他的意見就是選任何公司都行,就是不能選B。我把顧問的意見說了后,大家都不說話了,看我什么態度,我的意見和大家一致淘汰A,我說明了我的理由,大家也都表示認可;對于顧問的意見我們要參考而不是執行,企業內部的意見既然是一致的,最終決定下面重點考察B、C、D三家公司,如果上述三家公司都不合適,A公司再作為候選對象。
產品演示是項目的重要階段,展示一個公司的實力,甲方會通過軟件的演示對各家軟件形成大致的感覺。形成這種感覺后,再去扭轉是很困難的,因此現在各公司都充分重視售前演示,甚至出現博士做售前,本科做實施的現象。當然在任何一個項目上,不可能就因為半天的軟件演示就決定了廠商,演示的最終結果是淘汰A,這和我事先的想法是一致的,我認為淘汰A的理由很充分,也是公正的,但如果A 的演示效果很好,那怎么辦呢?
在各公司提交的資料中,我們要求至少提供三個案例的實施情況介紹和客戶的聯系方式,我專門安排了2個人,負責電話了解實施情況,這2個人不會對哪個公司有傾向性,這樣調查的結果應該是真實可信的。事先我估計推薦的案例基本上情況都不錯,因為客戶和軟件公司是長期合作伙伴,和我們公司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應用情況不是太差,電話里不會說軟件公司的壞話,而且企業的聯系人肯定和軟件公司關系不錯,所以每個企業我要求至少找2個人問,互相之間形成對照,軟件公司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搞定吧,如果能把所有人都搞定,只能是把項目做好,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效益。
B公司推薦的客戶名單很多,這讓我感覺很好,從中任選了3家,實施效果都較好,對服務也還算滿意,軟件BUG不多,他們用的都是B公司目前的版本,對使用沒有影響,有一家公司提到該公司的老版本不穩定,甚至引起癱瘓。后來又升級到現在的版本問題都解決了。看來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可以使用的,盡管商業運作不太好,但做事還是可以讓人放心的。
C公司提供了3個客戶,從實施效果、服務滿意只能是中等,明顯比B公司的評價低。而且這些客戶盡管用了PDM,但似乎效果都不很明顯,大多對其CAPP很贊賞,軟件的版本有2家都是老版本,用新版本的一家反映bug稍多,我們對C公司擔憂的問題基本證實了。這么多年了,版本號還是01?其實掩蓋這個問題就是回避版本推出時間,就是承認軟件還有BUG,其實國產軟件哪個沒有BUG呢?關鍵是不能太多,而且發現問題后能及時解決,對BUG這個問題我是有心理承受能力的。
D公司提供了4個客戶,我們調查了2家,對軟件的功能都很滿意,特別對于其靈活的定制模式及三維CAD處理能力非常欣賞,對實施也基本滿意,其中有一家提到其北京的實施隊伍有問題,建議用廣州的實施人員,這倒是個新情況。有意思的是B公司有個客戶也提到了D公司,認為如果預算充分,和D公司合作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從國產軟件里選擇,應當是B公司。
A公司已經被淘汰,這時我們顧問的意見很明確,就是和D公司合作,盡管其價格比較高,但我們公司也是能接受的。這個階段,D公司憑借其出色的技術實力,贏得了甲方所有選型人員的好感,出現在領跑的位置;B公司做事比較本分踏實,產品也還好,公司的商業化運作上可能有不足,另外我們的顧問對他們印象不太好;C公司是個很正規商業化運作的公司,個人感覺其發展前景也還好,但產品似乎成熟度不夠,價格盡管報的高,最后還能談啊,內部也沒有人對他們有抵觸情緒。此時的格局其實就是如果對價格不是很看重,最終D公司入選,如果更看重是性價比,最終應該是B、D公司可以一拼。
最后,經過實地的考察,在進行了客觀系統的評價,我擬制了考察報告,經考察人員簽字部門領導審批后提交老板,最終老板根據考察報告的建議,最終決定選用D公司。
結論
PDM的選型特別重要,要深入細致的了解廠商,特別是拜訪廠商的實際客戶,從中找到是否與自己企業有共性的東西,并且了解實施后的效果,這樣才能確保選型的有效,因為沒有選好型,在實施階段就很難推動,就等于白忙活。當然選型不能只關注價格,還要關注軟件的架構和可擴展性,所以慎重選型,要關注性價比。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2013PLM征文:PLM選型至關重要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solutions/1401931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