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上篇)
3 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3.1 產品配置知識自組織技術
隨著產品零部件數目的增多和設計復雜度的增加,配置知識庫中的配置知識也隨之快速增長。但知識的質量往往良莠不齊,分類混亂無序。系統需要對知識庫中的知識進行有序化,即對知識進行分類、評價等操作。產品配置知識的組織方式直接影響到產品配置的效率和正確性:
(1)基于標簽的產品配置知識分類。標簽分類法又稱大眾分類法(Folksonomy),是通過大眾協作的方式創建和管理標簽從而對信息內容進行標注的分類方法。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系統采用標簽分類方法,系統用戶都可以為配置知識添加適當的標簽以方便檢索。由于知識庫龐大,對于暫時沒有被添加標簽的知識,系統抽取該知識的關鍵詞作為默認的標簽。當對某篇知識添加標簽時,大眾使用較多的標簽會被推薦給用戶,標簽也會越來越準確地描述知識,使系統的知識“搜準率”和“搜全率”得以提高。而且標簽分類技術與產品結構樹結合,使得產品配置知識能以結構化的方式組織。
(2)基于知識使用的產品配置知識有序化。要在海量的產品配置知識庫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需要對知識進行評價。但配置知識因其專業性強、數量多、變化快,僅靠少數專家進行評價,顯然難以滿足需要。若要求廣大工作在一線的員工進行專門的知識評價,將會耗費較多的工作時間。
配置知識的日常使用行為本身及使用效果或多或少體現了一種對知識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評價。如配置知識在配置過程中較多地被采用,則說明其價值較大,配置規則在使用中獲得較高的配置成功率也體現了該配置知識價值較大。知識的日常應用行為還包括:知識閱讀、下載、推薦、打分、關聯、評論、引用等。若對這些行為及使用效果進行記錄并給予不同的分值,則知識被使用的越多,該知識的得分就越高。通過統計各個平臺的知識使用行為,積少成多,就有可能得到關于知識較準確的評價,減少知識評價的時間和成本。通過相應的激勵機制,可以提高員工參與知識共享和知識評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有利于形成一種員工積極知識共享和評價、知識庫中的知識越來越完善和有序化、員工利用知識庫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的正反饋循環機制和系統。
(3)面向知識應用平臺的知識有序化。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系統中的配置知識可以在企業不同應用平臺中使用,但是各個平臺使用知識的側重點不盡相同。如果仍以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知識權重,對知識進行評價及有序化,勢必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在不同應用環境下的需求特點:在配置導航過程中,用戶更關注配置知識能夠帶來更好的配置求解結果;在需求分析中,用戶更關注客戶的需求知識,重視客戶對產品的反饋信息;在工藝設計中,用戶更關注產品中零部件的特殊工藝要求等信息;在產品裝配中,用戶更關注零部件間的相對位置,配合精度等知識;在產品維修中,用戶更關注產品的維修歷史,維修案例等信息;在產品報廢回收中,用戶更關注產品結構,零件材料成分等知識;在配置人員培訓系統中,用戶則更關注配置知識的全面性及可理解性;在企業知識共享中,用戶更關注知識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通用性;在員工績效評價系統中,則更關注員工所貢獻知識所帶來的價值,如重用程度;在客戶個性化定制平臺中,則更關注知識的通俗性及產品在客戶中的受歡迎程度;等等。
定義知識應用平臺j中的知識使用活動相對于知識應用平臺i的權重系數為Rij(O≤Rij≤1),知識應用平臺知識使用活動相對于自身的權重為1,根據企業實踐經驗建立系統中各個知識應用平臺間的權重關系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知識應用平臺間的權重關系矩陣
本研究使用Pi表示知識應用平臺j中某項知識使用活動的分值,則該行為相對于知識應用平臺i的分值pij=pjRij,知識在知識應用平臺i中的權重綜合了各個知識應用平臺間的知識使用反饋∑pjRij。
如某篇知識在企業培訓平臺被下載,假設這一行為使該知識的價值增加5分,若企業培訓平臺對配置導航平臺的權重為0.8,則該篇知識在配置導航平臺中的價值增加5×0.8=4分。這種方式使得知識在有序化過程中既利用了知識在各個平臺間的知識使用信息,又能夠很好地適應每個知識應用平臺。綜合各個方面的用戶反饋信息,產品配置知識經過不斷的自組織,更加適合各個平臺的使用。面向知識應用平臺的知識有序化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面向知識應用平臺的知識有序化模型
3.2 產品配置知識智能推送技術
產品配置涵蓋了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包括產品的需求分析、設計開發、工藝規劃、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階段。而對于比較復雜的產品,如MTO、ETO及RTO產品,配置系統只能進行大致的方案設計,很難全自動地工作。這時就需要配置人員進行大量的交互設計。在成千上萬條的產品配置知識中,如何獲取當前所需的產品配置知識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筆者提出一種以產品結構樹關聯產品配置知識,并在產品配置的不同階段進行知識映射的配置知識智能推送技術:
(1)以產品結構樹關聯產品配置知識。產品配置往往與產品結構樹緊密相關。產品結構樹描述了一個可配置的、包括所有標準構件的模塊化產品系統的組成情況。產品配置過程依據產品結構樹,結合用戶需求及零部件供應信息對產品進行重新組織。產品結構樹是產品配置過程中的核心對象。用戶可以在查看知識過程中為其添加相應的標簽,也可以為產品結構樹中的某個節點添加相應的標簽。系統根據產品配置知識及產品結構樹節點的標簽情況及相關的名稱、關鍵詞實現配置知識與產品結構樹的關聯。這種方式克服了目前標簽使用中標簽間關系不明確,無法進行結構化表示的缺陷。當配置知識關聯至產品結構樹后,可以進行結構化表示,借助圖形化展示工具,實現圖形化展示。配置知識可以根據關聯節點間的影響深度計算知識間的相關程度,當用戶在關注產品結構樹中某個節點的配置時,系統推送給用戶的配置知識不僅包括與該節點直接關聯的配置知識,也包含與其相關程度較高的配置知識。
(2)以產品配置階段映射知識。產品結構樹在產品配置的不同階段,往往被映射成不同的產品結構樹視圖。這種映射實際上是基于一定查詢條件的過濾。針對產品結構樹的映射情況,系統將產品配置知識庫也進行相應的映射過程,實際上是經過一定的查詢規則過濾不相關的知識,使知識推送更加精確。如產品結構樹中與設計階段相關的某節點在面向裝配的結構視圖中被系統過濾,同時與該節點相關聯的配置知識也被知識庫過濾,用戶在面向裝配的配置設計中不會得到該知識。由于過濾是基于查詢條件的,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某子節點在過濾后被視圖選中,但其父節點卻在篩選過程中被過濾。為了不破壞產品結構樹的完整性,系統會將父節點作為虛節點顯示,而其相關聯知識依然不可用。系統可以為配置知識建立相應的過濾規則,明確限制其可被獲取的范圍。這種過濾機制同時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配置知識權限控制,使用戶無法看到與他無關的產品配置知識,實現用戶與知識的隔離。如在客戶個性化定制平臺中,就可以提供較少的配置選項,而系統推薦給用戶的知識也將僅僅是與該部分相關的配置知識,從而確保企業核心知識不外泄。產品配置知識關聯及映射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產品配置知識關聯及映射模型
4 系統實現
本研究以某輪式裝載機配置為案例,基于J2EE技術構架,使用MySQL作為系統數據庫,采用Tomcat服務器部署系統,開發了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系統。
系統包括網絡新聞模塊、知識共享模塊、產品配置模塊、知識檢索模塊、基礎數據模塊及系統管理模塊。在網絡新聞模塊用戶可以定制相關配置知識,系統將自動定時從網絡相關信息源抓取至系統知識庫。在知識共享模塊,用戶可以以維基的方式分享相關的配置知識,也可以上傳相關源文檔。在產品配置模塊,用戶可以根據客戶訂單信息,進行裝載機交互配置。系統會根據配置過程及產品主結構樹智能推送相關的知識信息及實例使用信息等等。用戶可以點擊查看知識的詳細信息,進行推薦、評分等操作,也可以為知識添加相應的知識適配器,同時可以為知識或產品結構樹相應節點添加標簽。基礎數據模塊提供對產品結構樹、零件庫等的查詢、維護功能。知識檢索模塊提供配置知識檢索引擎,方便用戶查找知識。系統管理模塊主要用于系統用戶管理及配置系統的相關權限設置。該模塊也提供根據系統記錄的用戶在系統中的行為,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功能。該系統實現界面如圖6所示。
圖6 產品配置知識管理系統界面
5 結束語
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系統通過維基的方式外化企業員工的產品配置經驗,解決隱性產品配置知識獲取難的問題。通過引入知識適配器模式來融合產品配置過程中不同粒度的產品配置知識,使大眾參與到產品配置知識的維護過程中,提高了知識維護的效率。利用大眾評價的方式,結合標簽分類技術及知識使用過程中的自組織技術完成對產品配置知識的有序化。研究了基于標簽技術及產品結構樹的產品配置知識智能推送方法。系統拓寬了企業產品配置知識積累的來源,促進配置知識在企業中的轉移,且為企業中多種知識應用門戶提供知識支持。研究結果表明,基于Web2.0的產品配置知識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促進配置知識在企業中的共享與重用。
本研究中以產品結構樹來組織和推送知識,但產品結構樹本身的建立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支持,進一步的研究可以面向結構樹建立過程的知識組織與推薦方法。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