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系統的功能,對其進行若干模塊的分解,同時在模塊不同方式的組合中,促使不同規格、品種的產品生產和制造是模塊化設計的主要內容。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中,模塊化設計同時與柔性加工技術、成組技術、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對同一功能的單元進行設計,使其成為可互換且性能不同的模塊,從而形成不同規格產品的重新生產和應用,在一定意義上,促使了機械設計制造的發展和創新。
一、模塊化的概念
(一)模塊的劃分及設計方式
對于模塊系列的設計,模塊的合理劃分非常重要。一方面,考慮管理與制造的方便,對組合可能產生的混亂進行避免,使其具備一定的靈活特性;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模塊系列的擴展及變型產品的輻射。所以,對于整體系統的設計,必須要對結構要素和功能要素進行全面考慮,其中,劃分所應注重的內容包括:整個系統中,模塊的作用及更換的必要性;其功能、結構的設計必須具備完整性與獨立性;便于模塊接合要素的分離與聯接,且模塊的劃分不能對系統的主要功能造成影響。劃分原則為:盡量控制模塊的組成數量,并促使更多產品的組成,且在滿足基本功能、結構要求的基礎上,形成成本低廉、性能穩定的高精度產品,同時確保模塊結構的規范與模塊聯系的設置趨于簡單化。模塊化設計過程中,主要的核心內容是模塊的組合,同時又稱為接口。顯而易見,相同功能模塊的互換、不同功能模塊的組合都是模塊化設計的主要形式,這也就決定了模塊的可互換性及可組合性兩個主要特征。而這兩個主要特征,通常在接口上有所體現,進一步促使模塊規格化、通用化、標準化程度的提高也就具有重要意義。
(二)設計步驟
模塊化產品的研制過程和設計過程是模塊化設計的兩個不同層次,而實質的模塊化設計所遵循的設計步驟與一般技術系統類似,與一般技術系統相比只是更為復雜,所需的成本費用也比較的高,對于每個零部件的功能發揮,都不能是單一的。其主要步驟為:①對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而這則是促使模塊化設計順利實施的基礎工作;②對所設計的產品功能進行分析,同時擬定產品的系列型譜;③依據產品的結構和功能,對重要的參數范圍及主參數進行確定;④通過模塊化設計類型的確定,對產品模塊進行合理劃分;⑤對模塊的結構進行設計,促使模塊庫的有效形成;⑥對產品模塊相關的技術文件進行編寫。
二、模塊化設計的技術研究
(一)與柔性制造技術的結合
柔性制造技術的目標是快節奏、多樣化生產,系統對生產反應的多變性、可變性及靈活性是其強調的主要內容。針對柔性技術這一要求的實現,模塊化正好能夠對相關的重要依據進行提供。對于模塊化技術而言,其通過通用模塊的利用對機床共性問題進行解決,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對于個性問題的解決,仍能夠集中精力,使最少模塊組合原則實施的基礎上,促使更多機床的有效形成,從而滿足柔性制造技術的多樣化要求。以機床為生產工具,可對其模塊的特性進行合理運用,促使一機或一模多用的形成。重新對機床模塊進行組合,可最大程度的滿足系統的柔性要求。而依據模塊化技術的運用,在硬件方面促使系統柔性特征的實現,也是機械設計制造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成組技術的處理特點
現代生產的多樣化,在成組技術與模塊化方面都有體現。其中,成組技術的理論依據是零件工藝、形狀方面的相似性,對相關事物的相似性進行研究,同時對其歸類成組,在規范化處理和標準化處理的基礎上,對小批量產品的生產進行流水作業生產方式的改進和轉化。對于模塊化技術而言,類似于大批量元素、中批量子系統、小批量系統的效果實現也是其追求的重要方向,通過對機床部件相似性功能的運用,對相關性的功能部件進行統一和簡化,從而促使模塊的整體化形成。兩種技術對于事物的處理,存在著共同的特點,如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進行集中處理;規范化、標準化處理重復性事物;重復對信息進行使用等。同時,成組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也越來越普遍,工藝設計、制造方面的進展也是非常巨大,而作為模塊化技術,將要發展的方向也是這一內容。
(三)計算機輔助技術
模塊化技術當中,對數據庫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技術進行結合,所取得的效果非常突出,一定程度上,大量的、復雜的重復性工作和計算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處理和解決,與人工相比,其條理性、一致性、穩定性的超越是顯著且優越的。此外,利用模塊化方法,對復雜的系統進行分解,使其形成簡單的子系統,同時在各子系統當中對計算機技術進行運用,其計算機功能的發揮是非常巨大的。
三、模塊化設計技術的應用探究
(一)數控立式車床模塊的劃分
模塊劃分原則的確定依據是立式車床的模塊化要求和結構形式,主要包含的內容為以下幾點:1.獨立的功能單元作為模塊,在結構方面促使已分解功能單元的獨立化,從而形成的模塊在搭配、拼組過程中,操作非常的簡便,對于多種變形產品的構成也有重要作用。2.部件作為模塊,使其形成一定的完整性,裝配質量的確保就能夠得到實現。3.組件作為模塊,分解并細化功能后,同樣能夠對部件中的組件進行模塊化處理,在零件更換的基礎上,促使部件不同性能與用途的發揮和實踐。由此形成的組合方式,與整個部件的更換相比,要更為靈活。模塊劃分過程中,機床大件的模塊化也要引起注意,規范大件的結合要素,使分離與聯接更為容易。當然,模塊的發展空間也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新技術的引入才不會受到模塊結構的阻礙。
(二)車床的功能分解
劃分模塊的過程中,要以數控立式車床的總功能為出發點,對其進行分解促使獨立功能的實現,對分功能繼續進行分解直至形成功能元。功能元作為基本單元,對分功能、總功能的組成非常重要,通常與功能模塊為對應關系。分解總功能時,必須對總功能中分功能的實現及用戶的要求進行全面考慮。而用戶條件的不同使得機床規格及性能的確定也有所不同,而模塊的組成產生的效用差異也是巨大的。車削是單柱數控立式車床的總功能,可對螺紋、平面、溝槽、內外圓錐及各種旋轉曲面體進行車削。而單柱數控車銑加工中心除車削功能外,還具備有良好的銑鏜功能,通過輔助功能、支承功能、執行功能、傳動功能可對其進行細化和分解。
(三)車床的模塊劃分
分解總功能,其功能與實現功能的模塊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通過單一模塊促使某一功能的實現;多個模塊共同促使某一功能的實現;某一個模塊促使多個功能的實現;其分別為一一對應關系、單對多的關系、多對單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功能與模塊的映射關系
依據模塊與功能的映射關系,對數控立式車床的結構型式及特點進行考慮,通過模塊劃分原則的運用,可對通用的模塊進行劃分。其可分為監測模塊、輔助模塊、支承模塊、執行模塊以及傳動模塊,同時還能夠繼續進行細化和分解。分析同一功能的模塊,其結構與用途存在著差異而,而相同接口結構模塊的形成,在結構模塊的組合過程中,可以促使不同性能與用途的數控立式車床產品的設計和制造。
結束語
總而言之,模塊化產品的設計應用,使產品的精度和性能穩定不斷提升,形成成本低廉、結構簡單的機械產品。而隨著規格化、標準化、通用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模塊的互換也就變得更為可能,其機械化設計與制造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模塊化設計方法技巧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