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進入全球供應鏈時代,供應鏈間的競爭取代企業間的競爭成為新時代的競爭形式。中小企業是供應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然而,中小企業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信息化大大限制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提升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設,不只是中小企業自身的需要,對整個供應鏈更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實施ERP成為每個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方面,實施ERP是供應鏈對中小企業的要求,如果不上ERP,企業就無法融入現在這個全球化經濟系統,無法應對現在這個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另一方面,實施ERP對于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ERP被廣泛認同的同時,ERP實施的失敗率之高也讓所有想上ERP的企業望而卻步。由于ERP項目實施的成本很高,再加上中小企業本身流程、管理都比較靈活,很多企業實施ERP都以失敗告終。根據張軍(2009)對中小企業信息化調查報告顯示:61%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選擇了ERP軟件,但只有10%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因此,在全球供應鏈環境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是上不上ERP的問題,而是不得不上的問題。然而中小企業實施ERP的成功率又是如此的低。因此,中小企業在人力財務物力有限、管理流程靈活的情況下,如何成功的進行ERP實施,并在企業中成功應用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一家中小企業成功實施ERP的過程,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提出中小企業進行ERP實施的解決方案。
一、DG公司ERP實施案例簡介
DG公司成立于1992年,日本著名印刷設備制造商RB所有機型全線產品的中國總代理(包括港澳臺地區),現有員工六十余人,總部設在北京,有青島、深圳兩個辦事處。
2010年7月份,DG公司開始進行軟件選型,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察、對比和多方咨詢之后,DG公司最終選定了ZB的ERP軟件。2010年9月份,DG公司完成軟件選型,進入軟件實施階段。在軟件實施階段,DG公司ERP實施小組在ZB客服人員的指導下,制定ERP實施計劃。在經過企業調研、業務流程分析、業務流程重組、賬號設置、系統測試、原始數據錄入等階段之后。2011年1月1日,DG的ERP系統正式上線。在經歷3個月的試運行之后,2011年4月1日,ERP進入正式運行階段,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根據初步的員工使用調查反饋發現,員工普遍反映溝通更為暢通,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尤其是銷售和工程部,普遍反映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而經理們則反映銷售、售后過程更可控,同時更容易對銷售、售后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另外,DG公司與RB公司初步形成信息的共享,RB公司可以根據ERP系統中售后數據進行分析,根據這些信息分析可以進一步改進產品以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同時也根據不同的客戶進行產品的細分。而這也為DG公司更好的開展銷售,開拓更大的市場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二、DG公司ERP實施案例分析
DG公司實施ERP面臨的問題除了資源有限、流程不規范、企業基礎數據欠缺、企業員工年齡、學歷水平參差不齊等,還要滿足整體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要求。在ERP實施過程中,DG公司克服各種困難,同時考慮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要求,完滿完成ERP實施任務。
第一,解決資源有限。
一般而言,一個ERP項目的實施都需要耗費很長時間,而軟件實施及軟件本身的花費都非常高,而中小企業資源有限的問題會使其負擔著比大企業更大的風險,因為ERP項目的失敗很有可能直接導致中小企業的破產。
對于DG公司,人力財力物力短缺的問題同樣存在,在當初決定要上ERP的時候,企業研究了ERP實施統計數據,參閱大量ERP實施案例,并對實施ERP的不同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后,認為這個問題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操作來進行避免的,企業才最終決定要上ERP。DG公司在解決資源有限的問題時,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在軟件選型的時候,DG公司確立了評價軟件的七個維度,這7個維度主要在軟件功能、軟件實施難度、軟件成本、供應商資歷、滿足整體供應鏈要求五個方面對軟件進行評價,最終選擇了成長型企業ZB公司的ERP軟件。從比對的各個軟件來看,ZB的軟件功能齊全,可擴展性好,軟件與企業流程接近,在與整體供應鏈做整合方面,有更強的開放性。
另外,DG公司在整個ERP實施過程中重點明確。即先將公司最迫切需要,而ERP中算法相對簡單的銷售、售后工程模塊上線,待這些模塊順利運行后,再將人事、財務模塊這些ERP中算法復雜,但對于DG公司不那么急需的模塊放在后面實施。根據“二八法則”,企業80%的業務,人員集中在銷售,售后這兩個模塊中,而這部分內容在ERP中流程相對簡單,因此放在第一階段,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進行實施。而人事,財務部分牽扯人員較少,業務相對比較簡單,但在ERP中算法卻非常復雜,非常容易出錯,因此在銷售,售后模塊實施初見成效之后,再進行實施。這樣的分模塊實施方法大大的降低了ERP的實施風險。
第二,中小企業基礎數據欠缺。
中小企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對基礎數據的保存不重視。而在ERP實施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成為阻礙ERP發揮作用的巨大阻礙。因為ERP上線后,是需要直接步入正式運行的,如果沒有基礎數據的支撐,ERP就會成為一個空架子,沒有實際作用。供應鏈的上游、下游企業均要求其基礎數據完備,并可以進行統計分析。
在DG公司的ERP實施中,主要的基礎數據是客戶資料,工程單,產品信息。由于在過去企業的運行中,對于客戶資料,產品信息都沒有專門的統計資料?蛻糍Y料僅僅依賴于銷售人員自己的記憶,由于銷售人員變動或者忘記,造成大量的客戶資料的損失。產品信息也是依賴于銷售人員、工程人員的記憶,公司沒有現成的產品名錄,同時銷售人員、工程人員對同一款設備可能叫法各異。如RB一款機型,銷售人員叫做RB924,而工程人員則叫為920。這樣的產品信息如果導入ERP中,則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工程單信息有匯總信息,但是信息過于簡單,很多工程單僅僅填寫類似“安裝完成”、“設備維修完成”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統計工程單信息基本沒有價值。
通過對企業各部門調研、詳細的分析,DG公司做出了基礎數據整理方法:
從公司留存的近三年的工程單中整理出客戶資料、售后信息。在工程單中,經過分析,發現工程信息基本無價值,但是客戶資料確很準確、齊全。項目組組織相關人員對客戶信息進行核對,最終整理出比較完備的客戶信息。而工程單中的工程信息非常簡單,且無法補充,經過多方討論,DG公司決定僅僅補錄過去一年的工程信息。
對于產品信息,從RB公司獲取完整的產品名錄,再與銷售部、工程部溝通,統一產品叫法,并將同一機型不同配置的問題達成一致。獲得基本完備的產品信息。同時對銷售部開放產品錄入權限,這樣可以在新產品上線的時候進行產品信息的完備。
第三,中小企業流程不規范。
ERP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方式,主要體現在其規范的流程方面。而中小企業的流程很不規范,受人為因素影響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就存在是修改企業流程還是修改ERP中流程的問題。如果修改企業流程,一旦操作不當,就會造成管理的混亂;如果修改ERP中的流程,就需要大量的二次開發,軟件的二次開發很容易造成實施進度的延緩,造成預算的增加,同時由于中小企業的流程很不規范,如果將ERP中規范、科學的流程改為企業現有的流程,本身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DG公司在ERP實施的過程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項目實施小組在分析現有流程以及ERP系統流程后,確立這樣的解決原則:對于ERP中的核心問題,要按照ERP中流程,修改企業流程;對于一些無關緊要但同時非常影響員工操作習慣的流程,修改ERP以適應企業流程;對于因為自身業務特殊性造成流程不同的問題,選擇改變ERP流程來適應企業流程。
通過ERP實施,保留企業原有流程,對實現方式進行改變。工程經理、工程師的派工、匯報等通過ERP系統進行,取消工程秘書的工程單記錄工作。這樣改變后,減輕了工程部秘書的工作。
由于在ERP的售后單中既體現了工程量,同時體現了工程內容。企業可以非常方便的對售后工程進行統計,對機器故障進行統計分析,為公司工程人員績效的評定、銷售人員的銷售、以及RB公司進行產品改進都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三、結束語
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呈現出新的特點,企業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就必須要縱向、橫向合作,通過信息共享,更好的把握客戶需求,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加快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影響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的問題。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需要綜合分析各種資料,對實施成功或失敗的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在實施過程中與員工充分溝通,根據自身的特點妥善處理ERP實施中的問題,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并與供應鏈上的企業實現共贏。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全球供應鏈環境下中小企業實施ERP的思考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1941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