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制造業MES應用年會結束之際,與會嘉賓與參會代表就MES選型實施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沙龍由e-works總經理黃培主持。主要討論問題有:
1、一汽解放是如何將二維條碼打在零件上的?有沒有將制造過程或者制造工藝過程中的條碼和信息采集結合起來?
2、MES能不能做成一個行業化相對標準的產品?
3、請論證企業投入信息化的價值。
4、如何在信息化中體現管理理念?怎么介入?做到什么程度?
5、我們的質量檢驗記錄很多也很重要,希望把這些記錄采集到系統中管控,但是這樣的量會非常大,在利用觸摸屏進行人工采集的方式上,有沒有好的方法?
6、我們是做紡織設備的,這個行業的設備比較密集,機器臺數比較多,數據采集用無線上傳的效果可行不可行?數據會不會干擾?有限制范圍嗎?
7、平臺化和非平臺化軟件之間的差異是什么?如何識別平臺化的軟件產品?
沙龍討論現場
下面就其中幾個問題進行了整理:
一汽解放信息中心主任王文武:MES能不能做成一個行業化相對標準的產品?
大連理工大學CIMS中心主任劉曉冰:完全有可能。我在英特爾看的就是一個平臺化產品,但是企業內部必須得有人會進行配置。如果只有平臺化的產品而企業自己不會配置,這恐怕要夠嗆。
彭慧:咱們先看ERP,SAP能做到70%,它的70%是怎么做到的?庫存標準、流程標準,這些才是做到70%的內在原因。再看MES,如果一個企業兩個車間,工藝設備完全不一樣,是沒辦法做到通用的,除非保證兩個車間的管理方法完全一樣,這個可以。所以我同意劉老師的觀點,想做通用的很困難,做一個平臺沒有問題。
楊景宜:我很贊同有行業版本,另外還提一些個性化的零件。就像機床上的一些通用件和專用件,可以配置成為適合你用的,有些東西你可以不要,有些東西你要專門進行設計,這樣才最實用。
黃培:例如,我覺得有一些食品行業有追溯性的要求,這種行業的共性我覺得還是可以的,能盡量減少二次開發。
提問:我是軍工企業的,我們的質量檢驗記錄很多也很重要,希望把這些記錄采集到系統中管控,但是這樣的量會非常大,在利用觸摸屏進行人工采集的方式上,有沒有好的方法?
CAXA開發部副總經理張自強:其實這也是我們比較頭疼的問題,我們也嘗試過很多的辦法。我們最早也用過掃描,想用識別的方式把數據提出來,但是這個可靠性不高,因為是人工手填的,再怎么也不規范,掃描還是不行。也可以利用三維的平臺,在觸摸屏上有需要你檢測的位置,點一下,它會彈出一個窗口,填完之后,顏色就變了,這樣的方式至少能夠查到你的檢測點是不是都檢測到了。后期再加上一些規則定義,比如理論范圍值的控制,以及一些自動化或者是半自動化的手段,比如說最主要的數據人工讀完了以后,這個數據就可以進到系統去了。
開目公司高級咨詢顧問、MES事業部副總經理楊亞菲:我們做過一個質量跟蹤的管理系統,這個項目當時是從工藝管理系統里面派生出來的,也就是說當時做工藝規程卡片的時候,就已經定義了一些規則。在現場,檢驗就直接通過我們的系統,當然有一些紙質的文檔,紙質的文檔錄入完了以后,進入到我們的系統,再由人工的方式進行編輯錄入,這個并不是實時化的方式。我們今年規劃的新版本產品是基于BS架構的,基于BS架構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推送到移動終端上面去,比如說以后像這種質檢,要做哪些檢驗,事先都定義好,定義好了以后,物料上面都會有一些標簽,或者質量卡上都有標簽,你掃條碼以后,就告訴你,這個物料要求填什么樣的信息,你直接在現場把這種信息通過手寫筆或者其他方式把數據采集進去,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是屬于人工的或者叫半自動的方式。自動的方式就是通過自動化設備直接采集數據。
并捷首席專家楊景宜:我想補充一點,實際上現在軍工企業的質量檢驗記錄是非常完整的,只不過剛才同志講的摞一大摞紙質的,追溯的時候找不到源頭,實際上這個問題很是重要的問題,現在我們給他們的解決方案,是一個批次的跟蹤,整個一個項目號,項目號里面從進料的批次開始,入庫的批次、引用的批次,到加工的訂單號,整個過程當中所有的檢驗記錄,都是可以形成一個虛擬檔案。
艾普工華技術副總馬力:在成飛和三一,我們都做過質檢的工作,可能在傳統的檢驗模式里面,都是在現場把質量數據填到紙質單據上,回頭找數據員錄入到系統里面,我們覺得與其這樣,不如把這個過程直接簡化到現場去,讓質檢員在現場有一個很便捷的手段。在三一我們之前是用PDA,后面用平板電腦,要把相應的質檢標準維護好,可以看到某個工序完成以后,在質檢標準是什么。而質檢員輸入質量數據的時候,我們在系統里面做了一些優化,比如說對經常發生的質量問題,在系統里面通過一些點選的方式,來減少他們用手寫或者按鈕輸入的工作量。同時,也可以利用自動化設備進行數據采集。這樣的話可以減輕質檢員在現場工作的工作量,來提高效率。對于我們軍工企業來講,在現場布置無線網絡,可能會導致數據只能暫時存在移動終端上,那么可以通過基座的方式再傳回系統后臺,這是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
提問:我們是做紡織設備的,這個行業的設備比較密集,機器臺數比較多,數據采集用無線上傳的效果可行不可行?數據會不會干擾?有限制范圍嗎?
張自強:如果它不是實時的數據傳輸,比如說一個小時傳一次,這樣用無線的可靠性沒有問題,如果說數據傳輸很密集,一秒鐘上傳一次,那么丟數據是肯定的。對于抗干擾的問題,我建議選一個好一點的工業級的產品,應該是沒問題的。關鍵還是你的數據量,無線沒有一家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所以如果是很密集的采集,對數據的準確度要求非常高,我覺得肯定有問題。無線的范圍是200米之內,但是不能有遮擋,有定向的天線就可以解決。
提問:平臺化和非平臺化軟件之間的差異是什么?如何識別平臺化的軟件產品?
黃培:簡單來講,就是它有沒有提供一些可視化的定義工具,比如說工藝流程或者業務流程的。這是很關鍵的,也就是說它是賣給你魚,還是把打魚的方法賣給你。比如你提任何需求,他都要來給你做二次開發,這個肯定不是平臺化的。如果說有一些需求,你自己不用找軟件廠商就可以解決,我想他們平臺化是比較好的。
西門子MES制造執行系統,離散制造行業總監陳曦:我代表自己的觀點,說平臺確實沒有標準,好像也沒人做這個定義?我覺得現在至少按我的經驗,幾家主流廠商都能做到平臺化。
本文根據嘉賓在第八屆中國制造業MES應用年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MES/ERP選型實施問題討論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