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ERP的前身,傳統MRP對于產能的知覺是不敏感的,由電腦計算出來的生產計劃,往往無法滿足車間對于細部排產的需要。因此,有些用戶在選擇ERP時將電腦細部排產列為重要的需求,部分軟件也號稱在電腦細部排產方面有完整的解決方案。但是,用戶真實使用的情況如何?
深入調查發現,有不計其數的因素影響ERP細部排產。如果沒有人工介入或操控,電腦很難完全勝任細部排產的工作。可以說,ERP應用中,細部排產是道坎。
多因素影響排產效果
機器與細部排產息息相關,雖然電腦可以管理加工種類(諸如車、銑、刨、鉆、磨、搪等)和機器的數量等硬性指標,但是機器在運作過程中的能力水平、故障率及產出不良率等無法量化的信息,很難被電腦記載,而人工處理時則可以很容易地將其列入排產考慮因素。
一般來說,許多加工行為還會用到模具,如沖壓、鍛造、塑料射出等。用到治具、夾具的加工行為也不少,如板金點焊、輪焊、金屬焊接、彎管等。可以看出,模具、治具、夾具都是生產中必須具備的要素,它們應該也是細部排產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在實際生產中,用一副模具與多副模具投產的產出效率是不一樣的,用不同工具生產同一個零件,產出效率也是不一樣的。另外,一個零件的生產,需要使用不同的加工組合才能完成。這些因素需要通過人工依照實際情況調整。
此外,機器與模具間的匹配也會影響電腦細部排產效果。一般來說,模具在設計時有匹配機器的限制,工件的大小不同,能夠匹配的機器也不同。同一副模具裝在不同機器上,所需要的裝設時間、生產時間是不同的,這也增加了細部排產的復雜程度。
但是,多數軟件忽略了這些因素,因此只有人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彈性調整,才可能排出合理的計劃。
軟件應付不了變化
在許多電腦細部排產軟件的設定中,往往會將用戶在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情況簡單化、固定化,甚至是忽略不計,形成了大量的盲點。
在這種情況下,當企業在進行電腦細部排產的時候,就會造成電腦無法認識、預知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排產的結果與實際相差甚遠。
首先是運輸設備的問題。大型工件與大型模具的移動必須依賴叉車天車等運輸設備,少了這些設備,模具換裝就不可能進行。但在大多數軟件的設定中,運輸設備的因素是被缺省的。因此,電腦進行細部排產時,將運輸設備等同于機械設備,一旦運輸設備的數量與產能發生沖突,那么就容易延誤加工進度。
另一個問題是材料供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材料對制造企業而言至關重要。電腦計算材料的需求,排產軟件一般都默認材料的供應是無缺的。但事實上,材料的庫存量和采購情況,都將嚴重影響細部排程。如果完全依賴電腦,一旦出現材料供應不足的局面,就會導致生產陷于停頓,給企業造成損失。
在產品的工藝路線、加工時間上,雖然所有電腦軟件都會考慮到這個因素,定義同一個產品可以有多種工藝路線,但是在實際電腦排產時,只能以主要工藝路線進行排產。
靈活調度是排產工作的重要因素,面對車間里經常發生的各種影響排產的隨機因素,電腦是無能為力的。例如,某批工單可以一部分以某種工藝路線進行生產,另一部分以另一種工藝路線進行生產,這對人工排產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電腦卻不具備這種智能性。
此外,委外加工作為細部排產中的黑洞也普遍存在。大多數軟件的解法是將委外廠商視同廠內一般的進行管理,這肯定與事實不符。委外廠商為了營利,同時接許多客戶的活,這當然會造成排產時的不確定性,因此也就成了電腦細部排產難于接觸到的盲點。
移轉批量也是所有排產軟件中都會用到的數據,但是這種人為的假設在現實情況中被打破的機會太大了,例如某料件的移轉批量定為500,但是在趕工時可能每完成50或100就可以進行移轉。
諸如此類的盲點在電腦細部排產中比比皆是,目前無論是國外的軟件系統還是國內的產品,都無法從根本上杜絕。
人工、電腦各有所長
從前面所羅列的因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電腦細部排產并不是完美的。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經常見到使細部排產無法按照預定進度執行的因素,如停電、停水、停氣、機器故障、模具損壞、人員請假、訂單內容與優先順序發生變化、原料供應不及……可見,干擾細部排產的因素非常多,適時調整是絕對必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方式靈活可變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由此可見,相對于短期的細部生產排程,電腦其實更適合處理中長期的主生產排程。掌握瓶頸資源進行主生產排程,較為可行而且更有參考價值。瓶頸資源(Bottle Neck Resource)指的是眾多生產設備中最常發生瓶頸的設備,它是生成主生產排程的關鍵因素,因為牽涉因素少,規劃周期長,因此可行性較高。
主生產排程對于產銷協調、產能規劃等工作,都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相對而言也易于通過電腦實現。而細部排產工作,最好由車間領班以手工方式來進行。一般制造型企業,大多將細部排產視為車間領班的工作,如果由主管來進行,由于不直接領導車間內的生產、技術人員,對車間的詳細情況缺乏了解,常常會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
因此,用戶在選購ERP時應求真務實,不可迷信電腦細部排產,更不可將電腦細部排產列為ERP選型時的考慮因素。誠然,電腦技術在數據存儲、傳輸、邏輯運算等方面遠遠優于人工,但在諸如細部排產等管理與溝通相融的環節中,人工反而比電腦優越得多。
名詞解釋
電腦排產,是指使用計算機與軟件,安排制造型企業的生產計劃。
電腦排產依據時間的長短,可分為中長期的主生產排程(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和短期的細部生產排程(Detail Production Scheduling)兩種。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ERP應用:細部排產是道坎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