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斌在2012中國物流信息化應用高峰論壇上的發言。
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物流企業戰略和信息化熱點。這個題目大概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物流企業戰略,就是我們做信息化的應用,技術研發和服務,離不開對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個整體的把握。那么今天在座各位很多可能是物流企業信息的主管,可能是一些專門做物流信息服務,物流軟件研發這樣一些企業的經理人。我想用我的發言一半時間甚至還要多,就是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認為當前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在這個行業中各種類型的物流企業。它一個正確的定位和發展戰略。
第二個部分時間我是把一些信息化的熱點應該說是蜻蜓點水的給大家做一個匯報,做一個交流。因為后面我們有來自于SAP,IBM包括EMC都是各個行業中世界級龍頭的企業專家給我們大家做非常深入的介紹。因此我的發言大概是這樣組織的。
第一部分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分析,這個成果也是我們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或者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趨勢。
第二部分是我們研究提出的物流企業發展戰略一些思考,一些觀點。
第三部分只有兩頁PPT,就是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十二五物流產業的規劃目標和格局,這個規劃是沒有公開發布的,這個是上海市發改委已經制定好的,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發布。我想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兩頁,大家了解一下上海市的物流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格局。
第四部分是物流信息化的熱點,我想是蜻蜓點水。
第一部分是所謂"云里物里",就是指云計算和物聯網。
第二部分我們認為是知識發揮與商務智能,這是物流行業走向成熟走向智能化,走向高端的信息技術應用的熱點。
第三部分是智慧物流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智慧物流這個提法應該說最早其實應該是IBM提出來,包括我們上海市現在做智慧城市,IBM提出智慧地球,智慧中國,智慧城市。后面我們提出來智慧物流,這也是當前一個熱點。應該說信息化是重要的支撐。
還有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這部分我是站在政府的角度給大家做一個介紹,當前政府包括國家工信部,包括上海市經信委,他們對物流的公共服務平臺是怎樣考慮的,下一步政府這在方面是怎么樣推進的。
最后是我們物流服務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的工作給大家做一個匯報。
我們首先看中國物流業從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角度看中國物流業發展現狀。那么,我們看到中國的201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物流的總費用是5.88億,同比增長是18.7%,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還是在18%,18%這個數字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大家知道評價物流業效益一個重要的國際公平的參數就是物流總費用除以GDP,中國一直是處于18%。也就是說物流成本仍然是比較高的,工業產品的物流總額占到比重是90.5%,其他的農產品,金屬貨物,再生資源還有一些老百姓的生活產品占到10%左右。
那么我們國家這個18.1%,跟發達國家比是高于發達國家兩倍以上,美國是8.3%,日本是8.7%,德國8.3%,荷蘭8.1%,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基本上目前國際的水平是在8%左右。我們國家已經好多年長期處于18%上。我們對比一下美國,美國的物流業發展歷史上曾經經歷過黃金的十年,這個黃金的十年可能對我們中國的物流業可以提供一個參考和借鑒。
在美國歷史上從1960年到1980年這20年時間中美國的物流費用和GDP的比始終也是在13%到15%之間浮動的,也就是說我們國家目前的狀態其實是相當于美國60到80年代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發展水平或者是說一種經濟所處在的水平和狀態。
美國黃金十年是80年代,80年代美國的GDP在十年中增加了4.5倍,但是物流費用是增加了1倍左右。這樣他的物流費用和GDP的比反而從1981年的16%下降到11%,這是美國一個在十年之內它的比值取得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大家看到實際上這個進步是體現了美國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業的比重,美國經濟的質量的提高其實也恰恰是在80年代這十年。
1991年到2010年,美國的物流費用和GDP的比基本是在11%,10%,隨著油價的變化在這個區間進行一些振蕩,最近是達到8%左右。這個是美國物流費用占GDP個歷史趨勢。
大家看到中間從1981年到1990年這個曲線是一路下沉的,體現了美國經濟增長質量一個提升,這一點也恰恰跟我們國家當前的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我們轉型發展是非常契合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完成轉型,我們是在努力轉型。而美國在80年代完成了經濟的轉型,仔細的分析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結論點,這里我們就看到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物流的費用占比反而會提高,這是美國的數據。
那么在三次明顯物流費用占比升高的時候我們會注意到他的GDP是在放緩增長,為什么會造成物流費用與GDP的比在這個時間段提高呢實際上是由于經濟的放緩是存貨的周轉速度變慢。使庫存成本顯著上升,因此造成了物流費用一個提高。
大家分析美國的黃金十年中,它物流費用下降一個規律我們發現是這樣小的規律,就是說在庫存成本在一定時間段內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就是部分成本會急劇的下降,但是運輸成本相對是一個平緩的。在美國經濟的黃金十年,由于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各家企業,深入到物流企業,深入到制造業,那么使得整個供應鏈上庫存周轉,速度大大提升,因為庫存的成本出現的斷崖式的下降。那么運輸成本是不太容易出現這種下降的趨勢。就像我們國家現在提到運輸中的路橋費等等一些剛性的成本,這個不太容易出現急劇下降的趨勢。
這是美國的黃金十年,對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的預測中國物流的黃金十年即將來到。而這黃金十年實際上是伴隨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的一個轉變。從而對我們物流業帶來非常大的利好。這是2005年6月到2010年10月,我們國家圍繞物流業出臺很多的政策。每一個政策都有它很多的著力點。這是我們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流通,在流通中高度重視物流,昨天也是一個論壇我是在山東青島叫中國鄰港經濟論壇在那個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綜合司的司長也是我們國家旅游通領域中,國務院的職能團當中一個主要專家叫陳文林,還有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的副所長叫陳光民,他們兩個人做的主題報道,在這兩個報道中他們都是大的物流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國家下一步流通環節中重點還是現代物流。
而現代物流中的重點是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物流裝備和信息技術的先進和試用還有就是物流服務的升級,轉型發展。這是三個重點,現在發改委做交通運規劃的時候,建高速公路和建高鐵,基礎設施建設已經不是重點了,重點是綜合運輸體系和為大物流服務的體系的構建,信息服務的構建,還有高層次的服務內容的提供。
這里面提醒我們港口和航運也是面臨著轉型。這個我就不展開介紹了。
中國物流的黃金十年我們看現在物流企業面臨成本方面有很多剛性成本有很多制度成本也有具體的運營成本。但是從剛性成本和制度成本這兩部分看,其實是不太容易下降的。因此物流業一個黃金十年的來到,有賴于政府部門在剛性成本和制度成本這兩部分中為我們的物流企業創造更加好的條件。比方說對新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結果目前來看,雖然我們官方講持續了幾個月減稅20個億,但是廣大的物流企業實際上還是有非常多不同的意見。很多企業交的稅其實是在顯著的增加。比如說上海作為第一批試點,它的營業稅沒有辦法緩緩舉扣,而且還牽扯到開票和付款的周期問題,所以很多物流企業的稅收實際上是加重的,并沒有減輕。
因此在我們制度成本降低的時候,是要采取一個深入的研究和逐步的推進。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物流很有可能在未來5到10年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發展模式的轉變,物流業應該說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下面第二個議題是物流企業發展一些戰略思考,這也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的,通過分析很多上市公司的一些運營情況,盈利情況,他的凈資產收益率,重要的參數看物流業的發展。對專業型的物流企業我們認為倉儲型的企業比較看重集中度。運輸貨載類的企業關鍵在于網絡的營建和兼并整合的政策。對于網絡型的企業就是高集中度和深一體化是一個雙核性的核心的動力。
對于供應鏈兼容性的企業很多貿易商正在轉型成為分散市場中的生產組織者,也是成為了一個供應鏈型的服務商。這是各種類型的物流企業他們的趨勢。
在一個倉儲企業,有一個專們做化工倉儲的,它是專門做化工儲灌的,他在全球的儲罐和相關服務占到了整個市場的10%,也是通過大市場這么一個市場份額的占比提高我的集中度。會使這種企業獲得非常穩健的增長。運輸貨載的企業它的典型特征是輕資產和資源整合。對于這種類型的企業往往來講,不應該追求擁有資產的數量,而應該追求的是控制資產的數量。也就是說用自己少量的核心資產加上強大的信息技術來控制大量的社會上分散物流資產。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是這一類企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快遞型企業是我們交通物流板塊中成長性最好的企業也是最有投資價值的產業,從它的凈資產收益率看,應該說快遞企業遠遠優于其他類型的物流企業,這個我們也是看到精確的產品定位,很好的效益和規模效益,這是快遞企業核心的部分。
也有一些企業是重資產的,尤其是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上,一些國外的先進理念引進以后,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完全沒有資產來運作物流,通過物流信息服務整合資源運作物流,這是遇到很大的困難,應該說是有困難的。比方說我們一些化工物流企業,一開始在上市的時候是一種供應鏈整合型的上市企業,但是這幾年也明顯感覺到從它的年報看并不理想,規模并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原因就是說中國人傳統觀念中認為資產你要有資產,我才相信你有能力。
很多重資產的企業也是在提供綜合的物流服務,這樣來取得比較好的發展。
另外一個類型的企業是采購代理商和貿易商轉型成為供應鏈的管理者,實現一個華麗的變身。比方說我們利豐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它從原先傳統的代理采購純貿易的企業已經轉變成了一個供應鏈管理者和供應鏈綜合服務信息,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業績。
這是我們從資本市場分析看到各種類型的物流企業,他們的一些發展戰略和策略,或者是一些趨勢。作為一個小結有這么幾點我認為大家去把關物流行業。
第一個物流行業的趨勢是從傳統的功能服務向管理服務的延伸,就是我們以前提供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傳統工作服務。現在開始向管理服務延伸。
第二個方面是物流行業的深度集成和整合,這種繼承和整合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橫向的,一個是縱向的。橫向的就是同種類型的企業進行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某一種類型的服務。縱向是指的不同類型的企業在供應鏈上分工不同的企業進行合作,對客戶提供整合的供應鏈一體化的服務。
第三個是物流業,信息業和金融業取得非常好融合的發展。
第四個,物流業和電子商務業在雙重舉措,比方說阿里巴巴,原來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物流網絡,還像順風也在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
最后是物流業和制造業的深度的兩業聯動。大家知道制造業,我剛開始也給大家看了數據,制造業原材料和產生品占了社會物流的90%以上,那么對于我們物流企業發展來講,要處理好擁有和控制的關系這一點我不再展開了。我擁有什么樣的資產,擁有什么的人力資源,擁有什么樣的技術,我能控制供應鏈上其他哪些資產?這是我們要處理好的關系。
還有一個重要的理念是為客戶實現傳統的服務價值,轉向為客戶共同創造新的增值服務價值。這是我原來只是提供運輸服務只是提供裝卸服務,比如說我們的船公司,我們的碼頭,但是我現在要給你提供更多的更豐富的裝卸服務,要延伸我的產業鏈。比如說我現在可以給你提供金融服務,這是我們一個非常重大的理念。
第三個就是把物流服務做到客戶的實物,物流企業必須要擺脫在一個低層次的市場上這種惡性競爭的態勢。要把握住客戶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服務,使自己成為客戶一個戰略合作伙伴而不是一個簡單物流功能。
第四個是智力勞動創造物流價值。也就是說現在搞物流不是靠體力,也不是靠資產,而是靠腦袋。下一個層面的物流靠的是文化和知識。這是我們目前覺得是處在一個創造物流價值的時候。
下面簡單分享一下第三點上海市十二五物流規劃。十二五物流規劃我們講有幾句關鍵的話給大家了解一下。就是有四個中心相匹配的具有全球物流資源配置和控制功能的國際物流重要物流樞紐和亞太物流中心之一,成為物流貨幣資源的中轉集散中心,物流企業資源的集聚發展中心,物流要素資源的交易配置中心。這是我們上海市十二五提出物流業發展的主題目標。提出了貨物資源的集聚,提出了企業資源的集聚,提出了要素資源的交易配置。
十二五期間上海物流業發展的格局是五大重點物流園區,五個專業物流基地。這一共10家有4家是,外高橋物流園區,浦東空港物流園區,還有深水港,還有鄰港的裝備制造業物流基地。浦東可以說不光是上海也不光是中國可能是全世界物流資源最好,最集聚的區。
下面我就講一下今天的主題是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我們講信息技術是三新,計算機,通信和控制技術。物流信息技術我們是認為物流過程中的信息采集和傳輸,存儲,處理,共享與服務的信息技術的總稱。我們認為包括分類編碼,識別,交換,傳輸,空間頻技術,優化技術,模擬技術,角色支持技術,這些技術我們認為都是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化的目標實際上是五個二。我們以前講四個A,現在是講五個二。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或者是正確的信息做出正確的舉措。這是我們物流信息化一個目標。
在這里面我就看到了當前第一個熱點比如說物聯網,物聯網強調三層結構,最底層是實現平臺的感知,上面是互聯互通,還有我們最關注是智能的應用。物聯網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為什么我們溫總理非常重視這個,我們看到在物聯網產業體系中,通信模塊廠家,終端設備廠家,網絡服務提供商,中間鏈平臺提供商,軟件開發商,應用提供商,系統咨詢公司和系統服務商,每一種類型都有世界級的大企業在做這方面的研發和推廣。
物聯網三要素中,我們知道是傳導感知,傳輸通信和運算規律,實際上在物流行業中,面向物流行業的應有解決方案還是第一要務。我們往往是出來一個技術就講技術,但實際上我們創新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應用創新,第二部才是基礎創新,第三部是服務創新。
我們現在講技術很多,但是應用很好的方案還比較欠缺的。物流行業中常見的物流技術,我就不展開講了。大概現在有一個技術是北斗,希望大家可以關注。以后大家如果做項目,做應用,你還用今天的做法可能不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北斗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
第二個熱點是云,云我們講信息的公用電網,在2005年提出來有云的概念實際上比爾蓋茨在1995年提出來物聯網的概念,這是他個人對IT的認識和發展。以后我們像使用計算資源,使用存儲資源就像用電一樣方便。這是我們人類的理念,我們再看云也是一個非常熱的領域,現在世界上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和運用產品的公司也是非常之多。每一家公司有非常準確的市場定位。
云計算三個層面,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軟件服務,對于中國市場講大型企業,往往是側重于建設自己的私有云,而小型企業往往對公有云有需求,這是中國的特點。如果照搬美國的模式想把美國的公有云的理念推廣到中國的大型企業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美國戴爾通過云計算實現了轉IT執行下的日不落戴爾,他有兩個中心分別設在中國和美國,是全年7乘24小時運作。這是戴爾的協同云實現了對供應鏈多層次,多模式,多流程的幫助。
第三個熱點我們認為是知識規劃和商務智能達到指揮物流,這是我們剛剛完成的項目我們幫上海市化作的采購物流的優化。由于時間關系就不講了。
這是中國時報跟商務系統也是中國采購金額來講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我們把智能化管理商的管理策略通過對他ERP數據,對他物流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來制定供應商的采購份額一個確定。我們幫他們開發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化的不同現狀和原因分析以及決策,這個就不展開了。他一年采購大概是不到200個億,這是我們剛才做的仿真技術在物流上的應用。三維倉庫的設計,智慧物流和公共性平臺,我們就看到了這是政府的非常大的關注。政府非常著急,就是物流行業比較小,散,亂,希望通過平臺來規范提升。而且也不斷的做,我就不展開了。
我強調一下政府應該做的是平臺至平臺,上面這個平臺應該是市場運作的,政府應該做的是包括新聞體系,包括基礎性的數據交換,包括一些認證,包括支付,包括一些基礎信息服務,這些應該由政府來做。現在政府這在方面是缺位的,缺位的原因是因為管物流的政府實在是太多了,自己都協作不好。
這是我們智慧物流專題的調查,我們做智慧物流的時候上海市一個關注就是怎么樣提高上海市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包括車輛和倉儲,我們調查下來上海市物流車輛空載率是37.66%,如果按照一天24小時是64.48,按天的話是19.74%,不同運作模式下車輛空載率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是做快遞的,我是做訂單運輸的,我是做鮮貨品還是普通貨物的,還是做危險品的,它這種空載率和閑置率的情況都不一樣。也就是說在我們上海市馬上上跑的車其實有將近40%是空車。
最后用一分鐘的時間就過一下這個部門是海事大學的物流中心,我們有一個科委的工程中心是專門做行業的物流信息的,我們四個方向是行業產業物流戰略管理,物流與供應鏈信息系統商務性,供應鏈與物流優化的決策辦法。我們的博士點,一個博士后占了三個博士點,四個碩士點,我們現在研究人員是200多人,全國這么多關注物流的而且只做物流的海事大學,上海大學是排在最前面的,這是我們很多合作伙伴,時間關系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物流企業戰略和ERP信息化熱點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