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軟件工程的不斷發展,對軟件工程的研究逐漸劃分為兩個方面:(1)軟件工程技術。包括對工程化的開發方法,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的研究。主要面對的問題有:適應需求分析的不確定性、軟件的可靠性和軟件度量等。軟件工程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等方法,它們在國內外都有過成熟和成功的應用范例。隨著新的軟件開發技術的出現,出現了諸如面向對象的軟件工程等新的軟件工程開發技術,給軟件工程技術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研究方法。(2)軟件工程管理。包括質量管理,費用管理,配置管理等。主要面對的問題有:開發成本的控制、資源控制、質量的控制和進度的控制等。但是由于人們長期認為軟件工程的發展主要由軟件工程技術決定,導致了對軟件工程管理研究長期落后。面向對象的思想可以使對現實系統的抽象更加直觀,更符合人類的感知和經驗,從而使從需求到分析到設計的過渡更加平滑和自然,還有利于整個軟件系統的重用和維護。面向對象的思想和技術發展迅速并翻臻成熟,采用面向對象的思想和開發方法對解決大型軟件系統的開發和設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 軟件產品質量管理
軟件質量的管理主要是對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日前國外的很多軟件開發企業,對軟件開發的管理已經成熟,相對而言,國內的軟件開發行業對軟件開發的管理始終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一方面是由于國內對軟件工程的研究起步較晚,另一方面是思想觀念陳舊,還沒有對軟件過程的一些先進思想,尤其是對軟件開發過程管理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視。不過國內一些軟件開發企業的管理人員已經開始關注軟件質量的管理,甚至已經進行了軟件質量體系國際標準化認證的工作。軟件的質量管理包括對軟件產品的管理和對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軟件產品包括最終的軟件產品、中間軟件產品和附屬軟件產品。傳統的觀點認為軟件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軟件產品的測試和確認,忽視對軟件開發過程的重視。正確的認識是軟件質量來自于正確的軟件設計和正確的實現過程,而不是靠對軟件產品的保證和測試,因此軟件質量的提高依靠軟件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軟件工程的質量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也是軟件工程質量保證的基礎,必須有效地控制軟件的質量,這就需要為軟件工程質量設定標準。
2 標準的產生
標準是對一定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所謂“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是指同一事物或對象反復多次出現。如在成批生產的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的重復投入、重復加工、重復檢驗,同一種活動在不同地點不同對象上同時或相繼發生:某一種概念、方法、符號被許多人反復應用等。標準的制定不是靠憑空想象,也不能隨心捏造,必須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最終目的是優化社會生產秩序,促進產品在一定范圍內有效流通,整個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本質上來講,標準同人類語言一樣,都是勞動的產物,并隨著人類勞動對象增多、勞動成果交流范圍的擴大得到發展。在原始社會之后,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為產品交換提供了條件,在產品交換的過程中,便產生原始的計量和度量,這些“標準”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使用。近代,機器工業時代的到來,生產過程高度現代化、綜合化,一項產品的生產,往往涉及到幾十個行、 成千上萬個企業和多門科學技術。國際貿易的擴大、跨國公司的發展、區域濟經一體化直接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標準化,這也就導致國際標準的產生。國際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ITU)所制定的標準,以及經國際標準化組織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標準組織制定的標準。同樣,計算機軟件也是一種產品,隨著Internet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與傳統的產品相比它的流通速度和復制生產更快,一旦某一軟件產品“生產”出之后,將會以及指數增長的速度在全世界內流傳。軟件業也必須要有相關的標準,為軟件交流以及軟件間的相互協作提供保障。
3 如何保證軟件產品質量
軟件開發所關心的問題是真正地將軟件工程技術納入工業化大規模的實施進程中,這種方法的關鍵要素包括在能支持漸進的變化的開發過程中,使系統的開發過程的各個階段能夠簡單易行、彼此平滑過渡,系統模型易于理解,易于維護,能夠最大限度地重用已有的成果。面向對象的技術為實現以上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日本的著名軟件質量專家KAORUISHIKAWA 指出了質量工作的六個特征:全公司范圍的質量控制:高層管理者和結構的質量控制監督:教育和培訓:質量周期活動:統計方法的應用:全國范圍的質量提高活動。
質量提高必須是全企業甚至是全社會的責任。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最終消除一切可能的缺陷,缺陷產生主要來自工人和管理。由工人造成的缺陷比較容易解決,只要有培訓部門對工人專門培訓,讓工人知道去做什么,知道自己工作產生的結果,以及懂得控制結果的方法就可以阻止工人生產的產品出現缺陷。管理產生的缺陷往往易被忽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會形成管理上的空缺,使工人無法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而造成產品缺陷。軟件開發是一 個漸進的過程,需求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軟件產品的測試也不可能很全面,必然存在隱藏的缺陷。因此, ‘套有效的管理程序非常重要。
完善的的軟件質量管理程序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軟件產品質量需求的建立。這種需求首先必須精確地反映用戶所有的需求,必須把這種需求轉化成形式化的標準的需求說明 最后必須對需求的變更進行有效地控制。(2)建立開發、操作、維護軟件的方法、過程和效率。方法的建立是指對用于開發、操作和維護工作的方法的定義,方法的實現是通過制定一套實施規范來完成的,方法的支持可以通過共同的協作管理實現。(3)建立評價軟件產品質量的文件、過程、活動的方法、過程、實踐和程序。評價是從質的方面進行,度量是從量的方面進行。復查、評估測試、分析、檢驗等活動的目的在于確認產品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過程是否按要求完成等。
4 軟件危機問題
軟件危機最嚴重的征兆就是低質量軟件的開發。軟件危機問題導致了軟件工程的產生,軟件工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軟件質量問題,對軟件產品質量的要求不能放到最后階段來完成,要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采用面向對象方法和建立好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對產品的質量控制,同時結合軟件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對軟件產品進行評價和度量,力求軟件產品在質量上能夠取得競爭優勢。如今軟件工程項目總是倍受關注,而軟件的質量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目前,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標準對軟件工程的指令質量進行比照,因此軟件項目極易出現失敗或失誤。大量實踐證明,軟件工程項目的成敗,通常是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而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因此質量管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淺析軟件工程質量標準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