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軟件選型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一、前期準備階段
前期準備工作是整個軟件選型過程的基礎,包括明確自身需求,擬定招標文件,制定考核和評分體系等主要環節。注意,需求表達要做到無二義性。目前,大部分用戶單位在這個環節上做得比較草率,導致信息化成功率低。用戶單位在招標前要對自身的需求進行廣泛調研,對主要業務流程進行分析和優化,確定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實施方案、資金預算和數據規范等內容。
目前,多數單位在進行軟件選型之前只有一些初步的設想,并沒有形成明確的需求,容易在軟件選型的過程中被軟件廠商所誘導,甚至導致IT 項目實施的目標遠離信息化的初衷。需求分析可由用戶單位的IT 部門完成,也可以委托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完成。
例如企業信息化,需求一方面要結合企業現有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水平,通過流程分析和瓶頸問題分析,整理出企業自身的信息化需求;另一方面,要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結合,并充分考慮企業當前應用系統以及未來一定時間內不同應用系統間的集成問題。
在需求明確后,要制定詳細的招標流程。在招標文件中分別擬定技術和商務條款,并根據自身特點將各個條款賦予不同的權重,建立軟件產品選型的考核與評分體系,并要求備選IT 企業在解決方案中必須逐項明確回復。
軟件選型要重點考核的內容包括行業匹配度、產品成熟度、產品特點、系統功能、系統性能(包括開放性、可擴展性、配置能力等)、方案水平、典型用戶、實施顧問團隊(尤其是項目經理)、公司實力、本地化服務能力等方面。
二、中期初選階段
在這個階段,先進行標書評定,剔除無效標書;然后通過考題和流程模擬來分析產品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評價供應商的項目實施和服務能力,考察典型用戶的應用情況;最后結合信息化規劃,考慮當前和未來系統間的集成方案。
通過公開招標或邀標等方式,邀請軟件供應商投標。投標書中明確規定投標方應嚴格按照招標書規定的格式和內容撰寫。由于一些軟件供應商不嚴格按照招標要求撰寫標書,只介紹產品的功能,不解答標書中規定的問題,甚至拿以往投標書的翻版。所以,在收集到投標文件后,應首先對投標書進行內容審查,查看標書撰寫是否規范,分析投標書內容是否針對標書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全面、明確的回答,并對供應商進行資格審查,分析廠商的重視程度。經過分析、比較,剔除無效或不滿足要求的標書。
其次,通過方案講解演示、流程模擬和做考題等多種形式考察軟件廠商的產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做流程模擬和做考題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也就是根據自身信息化需求的重點及流程,要求備選廠商按照用戶單位事先提供的基礎數據,進行現場演示和流程模擬,這樣做既可以使用戶單位變被動為主動,緊緊把握重點需求,又可以使用戶單位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備選廠商的軟件產品的功能、模塊之間集成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分析、比較,剔除明顯不能滿足需求的廠商。
最后,對剩下的備選廠商和典型用戶進行考察。大型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實施顧問、尤其是項目經理的能力和實施經驗非常關鍵,但由于高級人才缺乏,使得“高級顧問打單、初級顧問實施”的現狀在軟件廠商中普遍存在。因此,要重點考慮備選廠商的行業背景、人才現狀和本地化服務能力,包括服務網點設置、本地服務的技術力量和水平、響應時間、二次開發能力等因素,保證項目后期可以得到及時的服務。由于軟件廠商一般在典型用戶中都有“關系戶”,所以在考察典型用戶之前,要對考察的內容進行仔細策劃,在現場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有目的地要求對方介紹相關情況,考察的重點是成熟用戶的集成應用情況。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化項目越來越復雜,采用的信息系統也越來越多,而各系統的集成問題成為目前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因此,要求備選廠商提供與已有或將應用的軟件產品的集成方案。
完成以上步驟后,選型組召開一個內部會議,依據評分表對候選廠商進行評分,最終選擇兩至三家符合條件的軟件廠商進入合同談判階段。
三、后期談判階段
許多IT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則IT 廠商將有權不承擔相應責任。在技術協議中,應結合招標文件,逐項列出項目涉及范圍、軟件應實現的功能和技術水平、實施計劃和各階段進度、項目各階段驗收的流程和標準、二次開發的范疇和內容、項目經理和實施團隊的人選、信息集成方案、實施過程中應提交的文檔等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實施過程“有章可循”。此外,還應明確規定監理方的權力和職責,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賦予監理方審核各類資料,對項目實施進行監控的權力。
商務合同談判時除了注意軟件價格外,還需注意咨詢實施、服務、培訓和二次開發費用等情況,保證總體擁有成本最低。同時,應注意各階段的付款條件,將付款條件與項目的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掛鉤;此外還需注意違約條款等關鍵條款的制定,如項目延期、二次開發、實施顧問變更、系統運行達不到預算效果、需求變更等情況的處理方式,以促進項目的順利推進。在商務合同的談判過程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在切實保證供應商合理利潤的基礎上,尋求雙方合理的價位。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選型流程是針對大中型信息化項目而言的,對于小型項目則可以對選型流程進行裁剪。同時,應該根據軟件產品本身的復雜程度、實際需求的復雜程度進行優化,控制選型成本和選型周期。
項目驗收
工程項目驗收測試是工程項目在正式運行前的質量保證測試,是一個獨立而且必要的質量保證環節。通過系統、專業的驗收測試,驗證軟件系統是否符合設計需求,功能實現的正確性及運行安全可靠性。通過系統、專業的驗收測試,可發現軟件存在的、潛在的重大問題,最大限度保證軟件工程質量。通過修改軟件問題,保證工程項目正常順利實施。工程項目驗收測試是工程驗收的最后階段,也是信息化工程監理中的質量保證階段。軟件評測工作包括文檔分析、方案制定、現場測試、問題單提交、測試報告。驗收測試內容包括功能度、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可擴充性、兼容性、效率、資源占用率、用戶文檔8 個方面。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理單位要對網絡設備及系統軟件到貨驗收,監控設備安裝工藝、施工進度,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協助系統集成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如期進行。
組織單體設備性能測試、網絡應用測試,包括網絡應用軟件配置是否合理、各種網絡服務是否可行、網絡安全性及可靠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等,敦促系統集成內完善在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簽署認可測試報告。監督網絡系統集成性能測試,包括丟包率、錯包率、網絡線速、碰撞統計等,形成詳細的網絡件能測試報告。組織實施系統試運行,協調業主和系統承包商問的關系,明確職責界面。審核系統培訓技術資料、人員培訓計劃、系統操作規程、設備管理方案。審核與確認試運行記錄。
在項目竣工以后,監理單位要組織竣工驗收工作,編制驗收大綱;審核系統竣工資料的準確性、一致性、完整性;按設計要求、合同條款對系統性能、試運行情況進行審核;分階段、分步驟地協助業主組織系統驗收;協助業主組織第三方測試或行業主管部門驗收;督促落實系統保修責任制度;按工程合同、設備材料供應合同、變更記錄等,審核系統造價決算;督促承包商為業主建立詳細的網絡檔案,一旦出現問題,業主可以迅速檢索與定位。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ERP軟件選型步驟解析
本文網址:http://m.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19320.html